【港股大时代】詹培忠见证70年代 股民午、晚餐均“鱼翅捞饭”

撰文: 汤庸皓
出版:更新:

香港股市畅旺连升14个交易日,今日(12日)恒生指数收报 31,412 点,连续7个月创新高,股民多有斩获,饮食消费亦变得阔绰,仿佛“鱼翅捞饭”的日子又准备重来。早于上世纪70年代初,因经济向好、股楼大盛,令不少投资者的身家倍涨,市面上亦开始流行以“红烧翅”来捞白饭进食的风气,用来展示在股票市场赢钱的豪气。23岁便开始投资股票的詹培忠接受《香港01》访问分享道,当时是香港“鱼翅捞饭”的盛势时期;街上的豪华酒楼座无虚席,不少炒家、经纪趁午膳及收市时来一碗鱼翅捞饭,实属等闲之事。

詹培忠对炒股票素有研究。(资料图片)

在股票江湖打滚了近半个世纪的詹培忠,自23岁便开始接触股票,在股票市场累积不少财富,见证过香港股票市场的盛衰。詹忆述,70年代的香港正值发展上升期,股市楼市大盛,令不少投资人士的户口倍涨、消费力大增,市面上更流行着一种“食得招积”的鱼翅捞饭;红烧鱼翅再配上白饭,基本上是每围“常餐”,是投资者用来展示自己财力的表现,一碗平凡的白饭,要昂贵地以鱼翅捞起来吃。詹称,当时市价一碗鱼翅捞饭由8元至30元不等,占当时人均月入的四分之一,但大户却是天天吃,邻近中环贸易场的茶楼食肆经常座无虚席。

近期本港股票“牛气冲天”。(资料图片)
鱼翅捞饭的日子,相信对资深股民是美好时光。(资料图片)

午饭、晚饭都食翅

当时作为“少年股神”的詹培忠少不免也是天天鱼翅捞饭的大户之一。他回忆道,当时全香港酒楼都是卖翅,就连午饭、晚饭股民都要食翅,而且每日收市后,他经常有不同活动及应酬“收市后好多时会同埋一班行家去喜万年酒楼食吓鱼翅捞饭、打吓麻雀;有时甚至会去交换情报(即去夜总会)或者去游艇派对玩。”他表示,现在自己仍不时有吃鱼翅捞饭,“会久唔久去当年自己开创的佳宁娜酒楼食吓、回味吓”,但他不愿透露现时鱼翅捞饭的价钱,“唔讲太多啦,费事人地觉得我晒命!”

上世纪70年代不少香港人因股市获利,天天吃鱼翅。(资料图片)

自1973年的股灾股市狂泻后,70年代“鱼翅捞饭”的盛势便不再复见,虽然外间有传闻指,按股票市场走势推测“鱼翅捞饭”的时代有机会于今年卷土重来,惟默默见证住这一切的詹培忠却娓娓道来,“人生只是过客,一刹那的光辉并不是永恒,股市永远是个零和的游戏(即有人赚的同时,亦有人蚀),大家量力而为就好。”

股市畅旺,连续14个交易日上升。(资料图片)
詹培忠表示,自己现时仍不时有鱼翅捞饭。(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