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倡沙田2050年复耕 居民与山水为伴
撰文: 谭贵鸿
出版:更新:
高楼大厦旁边,是绿油油一片的农地,更为石屎森林提供粮食,这些景象难以想像会在香港出现。中大城市研究副教授姚松炎,与学生组成研究团队,为高度发展的沙田市中心构造一个2050年的沙田未来规划,建议在沙田城门河畔复耕,并以高架天桥方式连接社区及自然景观,将沙田变成生态友善及粮食自足的可持续发展社区。
姚松炎说,沙田自1970年代发展以来,不少规划概念已不合时宜,由于沙田被喻为规划得最成功的新市镇,因此希望沙田能于未来展现出另一面。他说,沙田目前面对的问题包括缺乏农业政策、设施不足、可达度低及绿化地带少,研究团队遂提出一套耕住合一的规划想像,改善社区环境。
他们建议于城门河畔复耕,这样可提高生物多样性,并透过社区农圃让居民自给自足。研究团队以每一万人为一个40公顷的小社区为例,估计用20公顷土地作农业及堆肥用途,每年便可为区内提供50%蔬菜自给率和25%厨余回收量,计划提出以沙田沥源邨作首批耕住合一的社区。
研究又提出在沙田以高架天桥连接市区及自然景观,让市民更易接触山水,同时利用天桥的位置作零售及餐饮业之用,增加用地。
姚松炎说,政府目前在生物多样、农业政策及规划标准三方面并无统合政策,故希望以沙田作为试点,透过政策讨论令政府实行新的规划试点。研究团队将联同非牟利机构“文化葫芦”为沙田的规划构想作工作坊及展览,以收集市民意见,稍后会将意见转达予渔农自然护理署、食物及卫生局以及发展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