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中心公布食物金属含量咨询 白米镉含量标准将与内地看齐
政府去年6月就《食物搀杂(金属杂质含量)规例》建议修订,进行3个月的公众咨询。食安中心今日(4日)公布咨询结果指,回应者普遍支持修订方向,虽然有政党认为不应该放宽米的镉含量上限,但食安中心认为,维持较紧的上限没有科学根据,会按照公众咨询文件所载的建议修例,即新标准是与内地、韩国、韩国、新加坡及欧盟看齐。政府计划在2018年上半年向立法会提交修订《规例》,料最快2019年中正式实施。
政府拟修订现行食物中金属污染物规管,是自1983年后再次修订,主要参考食物法典委员会的相关标准,将现行设“最高含量”关卡的数目由19个增至145个。
政府去年6月就以上食物搀杂(金属杂质含量)规例》建议修订,进行3个月的公众咨询。食物安全中心今日公布结果,指共收到21份意见书。食物安全中心指,回应者欢迎及支持修例的方向,回应者普遍支持145个特定金属污染物上限建议。
其中一个具争议的修订部分,是现时精米(包括白米)中镉含量标准最高是每公斤米含0.1毫克,新规例建议放宽至0.2毫克,高出1倍,与内地标准睇齐。咨询结果就指,有政党和议员认为,应维持现行精米每公斤0.1毫克镉的上限。
食安:只有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使用0.1毫克标准
食安中心解释,每公斤0.1毫克的标准,只有香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使用,其他地方主要使用每公斤米含0.2至0.4毫克镉的标准,加上本港人口主要由菜和海产摄入镉,来自精米只占6%。以目前监察所知,99%以上精米样本的镉含量少于每公斤米含0.1毫克,没有证据指修订后镉高于0.1毫克的大米供应会上升。风险评估结果亦显示,以米的本地消费量计算,镉在精米的建议最高含量为每公斤0.2毫克,一般市民因进食大米中镉而令健康受影响的机会不大。中心认为,没有强而有力的科学依据来维持现有精米中镉的最高含量,因此会建议修订为每公斤精米含0.2毫克镉的上限。
鱼类方面,有政党要求除甲基汞外,就鱼类中总汞额外建议最高含量;有海鲜业协会则要求放宽甲基汞上限;亦有渔民团体担心水产动物中砷和铅的上限较现行规格严格得多。
食安中心指,已仔细地考虑在公众咨询期间所接获的意见,为释除疑虑,食安中心就不同水产动物中的建议最高含量,与过往食安中心恒常食物监察计划结果作比较,评估食物在供应上可能带来的影响。食安中心的评估是,建议最高含量一般不会影响本港水产动物的供应,预计在扩阔海鲜镉含量规管范围后,镉含量较高的面包蟹、斑马濑尿虾、琵琶虾等有较高机会不合格,呼吁业界留意。
食安中心指,会按照公众咨询文件所载的建议进行修订,预计今年5月前向立法会提交修订《规例》作审议 ,目标在今年立法年度内通过修订。修订条例刊宪日计起,对新鲜食品设12个月宽限期,即最快2019年中起新鲜食品需符合新修订;其他非新鲜食物品24个月宽限期,例如精米等预先包装食物, 2020年中起需符合新修订。
食物中心预期,实施新修订后,食物重金属含量不合格比率会有轻微上升,预期供应商会适当调节,对本港食物供应不会有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