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心首翻新 大堂增设16张艺术座椅 化身公共空间兼表演场地
启用至今已近29年的尖沙嘴香港文化中心,直至前年才首次进行翻新工程,耗近两年时间已大致完成。翻新工程后,文化中心扩展室内公共空间,大堂增设16张座椅让路过的市民可休息,天花经改良的吊灯更可随音乐变化,每晚为市民带来“免费表演”。
负责工程的建筑师表示, 座椅可随时移动组合,既有休息功能,亦可变成表演场地,更可以是一件艺术品。
康文署则指,现时文化中心不单是来观看演出的人才可使用,任何人也可享受大堂空间,“轻松一吓。”
装修费高达1000万
是次工程已大致完成,装修费约一千万元。提升中心内的公共空间是工程的元素之一。策划翻新工程的建筑师施琪珊(Ida)表示, 他们在中央摆放了16张座椅,可随时移动,“可合并做4件,中间可表演,或分拆16件,每张可供人休息坐。”此外,座椅亦有线条设计,使座位变成艺术品。
改装吊灯 每晚可随音乐变化
自文化中心1989年开馆后,大堂吊灯一直沿用至今。朱静娴表示,原有吊灯的灯胆已难找到,加上非节能,故决定将吊灯循环再用,换上节能灯胆,并将吊灯由1个拆成3个。Ida则指出,这种设计可使公众从不同角度擡头观赏时,吊灯会呈现不同形态。她又指,现时吊灯更可作灯光表演,为吊灯加入更多意义,“我们于吊灯加上其他灯泡,文化中心会现场播放两首本地创作音乐,灯光会配合音乐变化。”表演时段由每晚6时起至10时半,每半小时一次,“为现有的东西做多一点,使大众可以享用。”
朱静娴又指,现场音乐可随节日变化,如圣诞、新年等会改播应节歌曲,“虽然游人未必入场听音乐,但都可听到本地作家的音乐,都可接触艺术。”
对装修嘈音零容忍 增加工程难度
是次工程分两期进行,除了增设座位及改装吊灯外,亦为厕所、大堂等进行装修,此外,摆放单张的位置亦从新整理,场内的海报更改以LCD萤幕展示。
朱静娴表示,由于场地一直有人租用作表演,故不能制造太大嘈音,工程要避开大型节目,“文化中心对声音要求好高,几乎零容忍,例如管弦乐团彩排,你钻一口钉也不可,很敏感。”加上文化中心一直有人出入,他们不希望装修期间犹如走进了“工地”,故是次装修不涉及建筑结构,工程亦要分阶段进行,“如果封馆装修,大约可节省一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