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学者倡“匮乏指标”量度贫穷 三餐温饱、定期牙科检查是指标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中大社会工作学系今(14日)发表 “香港贫穷与社会弱势的趋势 — 跨学科及纵向研究”结果,初步分析发现匮乏指标相较以收入作基准的官方贫穷线,更能反映社会弱势情况,亦可更有效识别官方贫穷工具外的漏网之鱼。负责研究学者认为,本地量度贫穷概念落后单一,除以收入作指标外,亦应仿效英国、爱尔兰等地,一并考虑生活必需品的匮乏情况,包括衣食住行,以更全面审视本地贫穷真实面貌。
官方贫穷线太单一
黄洪认为,比较官方贫穷线、相对贫穷线以及匮乏指标三个工具的测量结果,数据显示官方贫穷较倾斜核心家庭,此亦符合官方政策投放更多资源,以改善跨代贫穷的原因,但同时亦反映港府较忽略长者贫穷,未能完全反映独居长者、家有老人的二人家庭的社会弱势情况,他提议以相对贫穷概念划线,以检视长者贫穷真实情况,惟此两个工具对量度贫穷仍有局限。
黄又指,利用匮乏状况作指标更能反映基层的弱势变化,可弥补现时官方贫穷线的不足,因为单从收入检视贫穷过於单一,制定政策时亦未够针对性,“就算长者生活津贴加咗码,长者匮乏情况都唔一定得到改善,因为就算畀钱、畀医疗券都未必解决到,反而确保市场上有足够服务,会更到位。”
黄洪续指,数据亦反映领有关爱基金资助家庭的匮乏情况,相较领取其他社会保障受访者的改善为佳,认为可助政策研究。
中大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助理教授钟一诺则称,根据数据所示,贫穷与非贫穷群组存有显著健康差异,匮乏人口明显较易诱发生理及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