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教中”学生阅读能力较逊色 学者:小四前避以书本授教普通话
撰文: 陈芷昕
出版:更新:
香港著重两文三语,学生从少已接触中、英、普通话,接触多却非必然学得好。昨日(7日)于香港公布的2016“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除发现香港学生阅读能力下跌外,亦揭示普教中,并不能够提升学生中文水平,港大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教授谢锡金今早在电台节目表示,小朋友小四前,不应从书本学习普通话。
“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2016出炉,本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位列全球第3,较5年前同一研究下跌2位。香港学生经常被指学习压力大,下课后补习及课外活动,是否有助小朋友争取到更好的成绩,研究发现两者间的关系非必然。不少学校采用“普教中”,而学校选用“普教中”的原因,不外乎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以及改善学生中文的写作能力。
昨日公布的“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2016 显示,全港有64.4%的学生正接受普教中,他们的阅读平均分是569分,而有35.6%的学生并非接受普教中,学生的阅读平均分则是571。谢锡金指研究结果显示,用普通话或粤语教中文,学生的中文水平相差不远。
家长普通话不准确会有影响谢锡金今早接受香港电台访问指,不建议学生从幼稚园开始,用课本学习普通话,小朋友0至9岁的学习,父母帮助的效用较大,他认为不少家长普通话不准确,避免说普通话会影响小朋友学习,他建议小四才开始以课本授教普通话。他续称小朋友平日也可自行学习普通话,例如看电视、唱儿歌等游戏方式,取代单依从靠书本朗读,成效更佳。
学生下课回家,补习及课外活动频繁,加上数量不少的功课,谢锡金指令小朋友没有自己空间及时间做喜欢的事。他质疑功课的效用,指香港应更改学校评估机制,学生可多看书,老师又可少改卷。他强调香港现时学校多学生少,可多做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