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阅读能力跌 越补习越低分 学者吁勿催谷否则“输在终点”
吸收课外知识,多阅读课外书本是不二法门,然而港生却为应付学习而阅读。“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2016出炉,本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位列全球第3,较5年前同一研究下跌2位;港生在阅读资讯类或文艺类文章的表现退步之余,自评自己有积极投入阅读课堂的学生更是全球最尾。研究亦发现,有补习的学生阅读成绩,较没有补习的低19分;而学校采用“粤教中”教学的学生阅读成绩亦略较“普教中”理想。研究结果呈现,港生不投入、没兴趣的情况,学者指阅读兴趣减或与家长习惯有关,提醒家长别过分催逼小朋友,否则或会影响其对阅读的兴趣,“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建议培养阅读习惯时,不应太着重学习词汇以及用“对话阅读法”与幼童阅读。
香港著重两文三语,不少学校已采用“普教中”、家长亦会为子女安排课后补习,以争取最佳成绩;但“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却显示,本港无接受课余补习学生的阅读成绩较有补习者高19分,更高过本港平均分,达582分;采用“粤教中”的学校学生之平均分,亦略高于“普教中”学生两分。
阅读成绩差,气氛亦不理想,只有36%港生有浓厚阅读兴趣,虽比2011年时同一研究21%有所进步,但在50个参与研究的国家或地方中,本港只排名33。而自评为积极投入阅读课堂的学生比率只有34%,是参与研究的50国家或地方中最低。
研究:港家长阅读习惯亦下降 俄家庭仍每晚讲故事负责研究的港大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教授谢锡金直言,小朋友的阅读兴趣须从小培养,但香港家庭的阅读发展相当慢,而今次研究显示,为兴趣而每天或几乎每天阅读的家长比率由5年前的34%,降至29%;但今次居首位的俄罗斯,大部分家庭仍维持每晚讲故事的亲子时间;而排第2的新加坡亦设有阅读中心,统筹全国学生的阅读情况,学校更有阅读专家协助学生。
学者:家长入书店多为买补充练习谢锡金指出,本港家长带子女到书店多集中购入补充练习,惟本港市面上的练习水平参差,呼吁家长毋须购买大量练习,“谷坏细路仔”,否则或会“由细摧毁他对阅读的兴趣,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有份参与研究的港大教育学院副教授张慧明提醒,阅读不等于做练习,家长不宜将阅读视为功能性活动。而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伟业亦认同,“操卷唔会操出好成绩”,但学前家庭阅读活动,如一家人一起看图书、说故事、玩文字游戏,对子女的阅读能力会有更大帮助。
透过“对话阅读法”吸引儿童阅读教育大学儿童与家庭科学中心联席总监林俊彬教路指,以“对话阅读法”与幼童阅读,有助培养其阅读兴趣,包括过程中多向小朋友提问,再将子女的答案重组成完整句子;多问何时、何事、何人、为何及“开放式题目”,亦可简单至“猜猜她会做些什么”;他又指,家长过分着重学词汇,无助增加子女学习兴趣:“不用太在意故事是否完整,重要的是小朋友在过程中投入,以及连系到生活”,而阅读应变成家庭活动,例如爸爸任职消防员、一家人刚到台湾旅行,家长可选择与消防员及台湾有关的图书,引起小朋友的兴趣,长远有助吸引其主动阅读。叶建源:可研究延长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
身兼教协副会长的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认为,学生对阅读能力缺乏自信,自评在阅读课堂的投入情况欠佳的情况颇为严重,估计与课堂模式及过度操练TSA,令学生感沉闷、难以投入有关。他建议教育局加强对学校的支援,如考虑恢复发放“中、英文广泛阅读计划津贴”;同时亦有必要设法提高整体社会的阅读气氛,建议政府研究是否需要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方便上班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