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听报告】去年7宗涉新闻材料创新高 民权组织疑涉张德江访港

撰文: 陈宇轩
出版:更新:

去年本港有不少大型社会事件发生,如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访港,传媒在报道事件中发挥重要角色。根据截取讯及监察事务专员2016年周年报告显示,执法机关在截听监察行动中,有7宗涉及可能获取新闻材料的个案,创2006年条例生效以来新高。
翻查资料,条例生效11年来,只有5年涉新闻材料个案,不计去年,过去每年最高亦只录得2宗,当中有3年曾有国家领导人访港,有民权组织认为,有鉴于领导人访港保安安排愈趋庞大,令人担忧传媒或亦因而被监察,损害新闻自由;记协则认为,客观发现中港两地政治环境变得敏感,如传媒跟社会人物接触而可能被监视,将为新闻界蒙上阴影。

截取通讯及监察事务专员2016年周年报告揭示去年有7宗涉及可能获取新闻材料的个案。(罗国辉摄)

执法机关在寻求授权截取通讯或秘密监察行动时,一旦会取得或相当可能会取得新闻材料内容资料时,执法机关有需要将个案通知截取通讯及监察事务专员,专员石辉去年共接获7宗涉及可能获取新闻材料的个案,创2006年条例生效以来新高,当中有3宗寻求授权行动时,已被评估为可能取得新闻材料,意味执法机关的监察很大可能涉新闻界。

民权组织:忧虑新闻自由受损

民权观察成员沈伟男认为,近年领导人访港的保安措施愈趋庞大,去年张德江访港更是史无前例般严密,令人关注相关执法机关执行保安措施时,会同时监察传媒的通讯器材,而由于有关内容保密,公众难以监察执法机关的行动是必须及相称,令人忧虑新闻自由受损。

记协主席杨健兴认为,如传媒跟社会人物接触而涉被监察,将为新闻界蒙上阴影。(资料图片)

记协主席:专员应提高有关新闻材料个案透明度

记协主席杨健兴表示,执法机关在截听监察时涉及新闻材料个案愈趋增加,然而虽然现时有机制监督及把关,惟截听监察属较敏感调查手法,埶法机关应有高度自我制约,在绝对有需要及合乎公众利益情况方可使用,否则截听监察不应轻易触及传媒。

对于领导人访港时经常出现相关新闻材料个案,杨健兴认为未能证实有直接关系,惟客观环境显示中港两地政治环境变得复杂,个别新闻牵涉更多跨境问题,一旦截听监察跟新闻采纳社会政治人物有关,会对传媒工作蒙上阴影,他建议专员可解释为何增加多了涉及新闻材料个案以及性质是甚么,提高透明度。

马逢国:难评定执法机关针对传媒

立法会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议员马逢国则认为,有关涉及新闻材料个案虽然有增多,惟仍然只限于个位数,问题不大,亦难以下定论指执法机关是针对监察传媒,或只是针对的嫌疑人跟新闻有关,他认为数字上升亦可能是好事,主因反映执法人员对行动更谨慎。

截取通讯及监察事务专员石辉将于下周二(12月5日)讲解报告内容及回应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