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拍卡问题未解决 Autotoll使用率不足五成 CEO望靠服务吸客
本港道路收费技术发展被指停滞不前,快易通(Autotoll)1998年在港成立,提供电子道路收费服务,惟目前使用率只有约48%,不少人选择继续以最“原始”的现金或八达通收费。快易通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郑小雄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该公司近年一直引入新技术,改善服务,例如今年3月开始更换“贴纸式”收费标签,方便用户。
被问到服务是否有减价或免收费空间,郑小雄指服务过去20年都没有加价,希望客人觉得服务有价值,“可以用服务去吸引顾客”。
快易通3月推出贴纸标签 三重系统确保运作畅顺
根据运输署最新数字,平均每日有约39万架次车辆使用快易通,占全港收费道路48.3%。快易通每月会向客户收取35元行政费,是令到不少驾驶者却步的原因之一。快易通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郑小雄在专访中表示,公司一直致力提升服务,包括今年3月起陆续为用户更换“贴纸”式收费标签,减低对驾驶者视觉影响,已经发出约1万个。收费亭亦加入了“车牌识别技术”,即使标签损坏,系统亦可按车牌资料即时收费,而录影系统则是“最后保障”,在“三重技术”下,确保驾驶者可顺利使用服务。
另外,快易通亦推出手机应用程式,方便用家,更会在年底开放汽车维修平台,以优惠价向客户介绍汽车维修服务,长远目标是希望有800间商户参与。
被问到服务是否有减价空间,郑小雄表示,快易通服务过去20年都没有调高收费,“维持高质素的服务,要不断投入成本”,他希望客人“觉得服务有价值”,从而吸引更多人使用。他又指,在“停车拍卡”电子收费系统推出后,政府目前有向八达通、信用卡等服务承办商支付服务费,如“可以由政府支付快易通交易费用”,公司乐于和政府探讨。
除此之外,郑小雄称土木工程拓展署委托快易通在城门隧道进行试验计划,测试在香港引入“开放式道路收费系统”(open road tolling system)的可行性,最快可在未来一、两个月进行试验。
香港隧道收费系统多年来未有更新,政府经多年研究,耗费约4,500万元,终今年在城门隧道及香港仔隧道引入“停车拍卡”电子缴费系统,让驾驶者可以八达通及轻触式信用卡支付隧道费。据政府估算,每次交易可缩短至约5秒,比现金交收快。运输署原定会陆续在其他隧道实施停车拍卡,但就因出现扣错钱,而要“调整”推行时间,原本10月底安装的红磡海底隧道要暂停引入,政府暂未公布何时会再推行。
新加坡2020年推卫星导航收费系统
事实上,近年邻近地区的电子道路收费上亦不断作出更新,例如新加坡同样在1998年引入道路自动缴费系统(ERP),采用RFID技术收费。不过当地就一早在路面“龙门架”上安装感应设备,减省收费亭占用路面空间。另外,当地政府公布,会在2020年改用“ERP2.0”,透过卫星导航(GPS)收取驾驶者费用。台湾亦在2011年改用体积轻巧的贴纸收费标签“etag”,当地更在2014年全面取缔人手收费亭,使用“开放式道路收费”,在公路架设龙门架,全面实施电子收费。
运输署:政府向服务承办商缴付“停车拍卡”营运开支 与实际用量挂钩
运输署回复指,政府就提供“停车拍卡”式电子缴费系统所支付的营运开支,是向服务承办商缴付的服务费用,并非资助。政府作为“停車拍卡”式电子缴费服务的商户,亦须跟随有关模式承担服务费,有关费用与实际用量挂钩。
署方续指,政府与快易通之间并无签订任何协议。快易通向客户收取行政费,维持系统营运,有关安排属快易通与客户之间的商业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