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贫穷】月入2万“唔够用”? 儿子患学习障碍却无钱评估?
扶贫委员会今(17日)公布2016年本港贫穷情况,整体数字上升至135.2万人,庆幸其中综缓、单亲、新移民及有儿童住户的贫穷数字均有所改善,并公布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的扶贫成效,指令有儿童住户及单亲住户的贫穷率分别降低0.8及0.9个百分点。有3口家月入2万,坦言“唔够钱”生活;亦有生活于贫穷线以下、并无申领综援的家庭表示,丈夫从事地盘散工,收入不稳,加上上司不愿签工时证明,无法受惠于低津及当中的儿童津贴;儿子患有学习障碍,却无多余钱让他进行评估,认为儿童福利不应与工时挂钩。
扶贫委员会今日公布2016年本港贫穷情况,在综缓、生果金、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及长者生活津贴等恒常现金政策介入后,有儿童住户的贫穷人口为40.7万,贫穷率为15.3%,较2015年政策介入后的贫穷人口下跌2.6万人,下跌0.7个百分点。
扶委会同时公布低津的扶贫成效,低津于去年令5600个非综援在职住户、合共2.29万人脱贫,其中9500人为儿童,相应贫穷率减幅为0.4个百分点,而有儿童住户及单亲住户的贫穷率成效更显著,分别降低0.8及0.9个百分点。
月入2万有人一年去4次旅行 家庭则“唔够钱”生活本港计算贫穷线以“相对贫穷”量度,但实际情况又如何?何谓贫穷?《香港01》走到旺角及铜锣湾街头进行街访,发现在铜锣湾访问的多位受访者均表示月薪约2万元,有人一年去次旅行,有家庭形容“唔够钱”生活。
任职护士的马小姐更表示入职不足一年,月薪逾2万元,或因刚毕业,所以同年去了4次旅行,最远一次更去了欧洲,每月平均可用薪金的一半作储蓄用途。
正和女儿外出的夫妇,阿旭和阿欣坦言“唔够钱”生活,他们二人皆有工作,月赚逾2万元,现居住于朋友平价放租给他们的单位,月租约7000元。因为有小朋友,日常开支相对较大,为日常储蓄,他们会选择带饭上班或减少跟朋友外出吃饭的次数,节省金钱。但他们觉得自己未算贫穷,因为尚算“够食够住”,一年亦可去一、两次旅行。
有上班族月入逾二万元仍觉不够钱用,然而,真正对于活在贫穷线以下的贫穷户而言,贫穷的生活是将“三餐当两餐食”、趁街市收档“买平菜”。
3口家试过零收入 亦试过月入1.6万元
梁太一家三口居于天水围公屋,平均月入仅得11000元,是官方贫穷线定义下、活生生的贫穷户例子。梁太坦言,一直依靠打地盘散工的丈夫撑起头家,惟其先生开工常见不足,“打工落雨开唔到工、老板接唔到工程又开唔到工,想返多几日工赚钱都唔得”至每逢过年前后,收入才算较理想,月入可达1.6万元,但淡季期间亦曾试过“零收入”,“旧年同今年都有几个月试过无工开,要靠朋友接济,但始终长贫难顾。”
面对就读3年级疑患有学习障碍的儿子,令梁太更觉头痛“我哋又无多余钱畀佢做评估”,虽然儿子早前作身体检查时,获转介至政府医院精神科会诊,但等候期长达2年。惟梁太本身亦是长期病患者,每月进出医院,月花千多元医药费,占家庭月入近2成,她唯有“三餐当两餐食”、趁街市收档“买平菜”,以便腾出千多元让儿子参加校内游泳队,盼他可以改善哮喘问题,“就算我同老公唔食,都想阿仔生活好点!”
协助梁太一家的关注学童发展权利联席组织干事何汝英指,去年贫穷人口不跌反升,而儿童贫穷亦达17万多,坦言不能接受,她促请港府正视儿童贫穷问题,及尽快召开儿童事务委员会专责处理。
为协助有需要人士,特首林郑月娥曾表示,推出低津后有助减低贫穷率2个百分点,事实是低津自去年5月开始接受申请后,至今年8月底仅逾3.5万个家庭约13万人申领,远低预期20万家庭约70万人受惠。
政务司司长、扶贫委员会主席张建宗今解释指,特首林郑月娥的预期减幅,是基于当时的人口估计,并且申请反应未如预期中热烈,预料明年推出全新的“在职家庭津贴”,将有约30万人合资格申领,又强调“职津”非只帮助贫穷线以下家庭,亦有防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