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癌症统计掌舵人颜继昌 助推肠癌筛查 伙大学研乳癌趋势

撰文: 陈芷昕
出版:更新:

癌症是本港头号杀手,而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有3万多宗癌病新症。普遍市民对癌症产生恐惧,但医生却任重道远。执掌这些重要数据是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总监颜继昌及其团队。颜医生如今对癌症病发率、趋势几乎了如指掌,但原来当初对肿瘤科英文名称叫Oncology也不知,机缘巧合下加入此专科,一做便逾30年。癌症统计工作日渐完善,他指出乳癌新症数目趋增,该中心正与大学合作研究,希望更了解乳癌的高危因素,做好部署。

颜继昌希望今年年底及明年年头可陆续在网上公布癌症统计数据 。(吴钟坤摄)

身兼伊利沙伯医院临床肿瘤科部门主管的颜继昌,考虑今年退下来,回顾多年来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成绩,他指卫生署正正因为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数据,决定推出大肠癌筛查先导计划。他坦言希望增加人手,从而搜集各种癌症的统计数据及存活期,令医生及市民有更多资料在手。

推行大肠癌筛查 参考癌症统计资料

80至90年代正值香港移民潮,颜继昌当时没有明确的“我的志愿”,凭著医科可于世界各地任职,便选择了修读医科。1983年,颜继昌在香港大学医科毕业,当初心仪儿科,最终机缘巧合加入肿瘤科。他由当年肿瘤部的英文名称亦不清楚,至今日担任大型急症医院的肿瘤科主管,更手握不同癌症的统计资料。

颜继昌指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正与大学合作,望找出乳癌的高危因素。(吴钟坤摄)

数十年前的医科教学没有太多着墨于癌症的治疗,到今天癌症是重大医学课题,各地专家亦为不同癌症钻研“解药”、预防策略。颜继昌在讲解统计数据期间,难掩他对癌症统计中心的自豪。他指出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运作,自他上任后已经有好转,食物及卫生局更参考了中心的肠癌数字,设立大肠癌筛查计划,为市民及早预防及治疗大肠癌。

颜继昌望增加人手 做存活率统计

但他多次强调香港的统计数据仍较其他地方落后,以新加坡及台湾为例,他们已有更完整的数字,不少癌症已经有临床分期、存活率,香港做到的只是九牛一毛。他希望日后有足够人手,再做癌症存活率统计,可以根据发病期数及存活率与多年前的数据比较。因为癌症是以生存的时间作为黄金标准,计算治疗癌症成效。他希望今年可陆续在网上公布数据。

正与大学合作 望找出乳癌的高危因素

谈及现时正准备的数据,颜继昌表示乳癌患者的数字近年亦有上升趋势,食物及卫生局资助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加强人手收集乳癌及大肠癌的数据。现时本港暂未有全港性乳癌筛查,因为专家小组未有证据,确切肯定需否筛查,所以中心与大学合作研究,希望找出乳癌的高危因素,有效地找出潜在患者,而非全民筛查。2015年本港有3,920宗乳癌新症,创10年新高。

伊利沙伯医院临床肿瘤科部门主管及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总监颜继昌,原来最初心仪儿科。(吴钟坤摄)

统计中心公布2015年最新癌症数字,显示癌症十大杀手当中排第四的胰脏癌,发病率虽然不高,并非本港十大见常见癌症,但死亡率高达9成。颜继昌相信患病人数上升与肥胖或抽烟等个人习惯有关,他更指近年医生对胰脏癌的警觉性提升,数据显示10年前有6成以上的胰脏癌病人没有病理化验报告,现时已减到5成。他强调市民亦需提高警觉性,如发现肚子长期肿胀或不适,体重减轻,没有食欲,甚至出现面黄及小便茶色,必须求医。

工作匆匆数十年,颜继昌坦言过去较少时间陪家人,他正考虑退下来,多留时间予家人,但暂未透露将来去向。颜继昌回想过去的工作,为他带来很大的满足感,他更珍惜在公立医院工作多年学懂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