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9幼稚园质素报告乏翻译 教育局“大细超”漠视非华语学童需要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全港目前约有12,000名非华语学童,但要入读本地主流幼稚园并非易事,有受影响的非华语幼稚园家长大吐苦水,表示官方提供的选校资讯有限,需依靠网上家长群组参考学校评价,但客观成疑,抉择时相当徬徨,“咩都要靠自己揾,入学申请表全部都系中文,又试过有学校坚持用中文面试,结果当然入唔到第二轮啦!”

融乐会分析发现,99.3% 的幼稚园质素报告仅提供中文。(陈淑霞摄)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纪佩雅属于印裔,亦是一名本地非华语学童家长。她现时育有一个三岁儿子,她忆述年多前选校时,希望可以替儿子选读双语幼稚园,以融入本地社会,惟教育局提供的资讯欠奉,仅得学前概览可供参考,但内里资讯并不足以作出选择,“概览资讯由学校自行申报,未必会罗列非华语学童支援的资料。教育局网上有份详细啲嘅质素评核报告,但全部中文撰写,对于我哋非华语学童好唔公平!”

她续指,原以为本港属国际城市,幼稚园的双语资讯随手可得,“好多学校网页都系得中文,要自己逐间学校打电话去问,又试过有学校叫我个仔用中文面试,我话个仔得一岁几咋,结果都系坚持用中文同佢对答。”她最后几经波折,始为儿子觅得一间主张三语教学的幼稚园,“其实都几讽刺,教育局话推动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但系喺入学资讯同选择上,已经好唔友善!”

非华语学童家长纪佩雅指,当局未有照顾他们的选校需要。(陈淑霞摄)

唔系俾家长睇 唔肯翻译成英文版

香港融乐会于今年7月,在教育局网页下载本港其中3区学券制及免费幼稚园(油尖旺、元朗及东区)合共151份质素评核报告,分析发现,仅得一份报告提供英文版本,属于元朗区一间教职员讲授英语为主的幼稚园;另有三分之一报告于过去5年未有更新,未能如实反映现况。99.3%报告仅提供中文版本未能照顾非华语及少数族裔学童的需要。

融乐会总干事张凤美指,教育局多次逃避于报告中提供中文以外的语言,漠视少数族裔及非华语学生及家长需要,未肯提供英文翻译是不负责任,“教育局话份报告只系俾学校参考,而且好长好复杂,唔系俾家长睇,所以唔肯翻译成英文版本。”她亦要求当局评核时,应监察有录取非华语学生的幼稚园中的教学支援措拖,并妥善跟进。

在学前教育学券计划 (本年度改为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计划)下,教育局会评核各幼稚园的整体表现,以评估学校是否达到既定标准,以符合参加“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计划”的资格,并将质素评核报告上载至教育局网页,供公众查阅。报告中载有不同族裔学生比例、课堂主要语言、课程内容及语言学习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