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板车三个人 社工办流动社区中心 助新邨基层儿童脱童党命运
一条新屋邨由有人入住开始计起,动辄需10年或以上才可完成建设全部设施,最早住进去的人,往往被形容为“开荒牛”,意味著要在“百无之地”展开新生活。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观塘乐Teen会队长李伟颂(颂Sir)说,一年前安达邨初入伙时,眼见当区缺乏社区游乐设施,小孩只能互相“扔木板”、“搣发泡胶”为乐、晚上在街游荡等候父母归家。为免纯真小孩三五成群变成童党,颂Sir于是毅然成立新公屋邨支援队,初时由三名职员推著板车在街头开功课辅导班,后来安泰邨开始入伙,他们又“另起炉灶”,继续在区内免费为基层儿童提供功课辅导等协助,并获社联颁发年度“卓越实践在社福”奖励计划的非主题金奖。
安泰邨享受著“不一样的宁静”,当中的静,并不是说仿如大自然润物无声的环境,而是四野荒凉的僻静。11幢新公屋,迄今仅入伙首批两座大厦的居民,平日四周被地盘的施工声环绕,放学时间是邨内仅余的热闹,偶尔可听到人声交错。
未踏入下午5点,小朋友就在乒乓球桌的休憩区蹦跳过来,喊嚷“颂Sir”、“颂Sir”,然后利索地将杂物房的小桌椅搬出来,放在休憩空间的一隅,自觉“埋位”做功课。
拿著锁匙的儿童 忧变童党抢先一步
颂Sir正是开设街头功辅班的创办人,他约一年前见到邻近的安达邨开始入伙,惟该区仍未有社区中心等设施,笑称场面如“打仗”般,“连游乐场都未有,佢地咪拎发泡胶、搣碎当雪花咁洒,拎建筑木板掷来掷去,或者用铲去铲起啲泥。”
他更发现晚上不少“锁匙儿童”在街游走,即父母均不在家中,为免触犯法例,任由子女在街头闲逛,他担忧倘若放任不管,这群小孩便有机会成为童党。于是他与2名同事推著板车,每日到安达邨进行不同活动,如周一至四开设功课辅班,邀请邻近的中学生做义工教小朋友功课,假日则举行不同活动。
留班生变好学 社工:佢地都想进步
主力协助功辅班的社工郑少瑜表示,曾有一名学业成绩欠佳的小二女生,每次测验考试均不合格,又经常发脾气,最后需要留班重读。待在功辅班1年后,那位小女生成绩有明显进步,每日主动温习默书,更成为副班长,“系屋企冇人教佢,嚟到呢度有义工陪佢温习,佢哋其实都系想有进步嘅小朋友。”
她续指,迁入新邨的基层家庭,部分背景或较复杂,有时可透过功辅班打开小朋友心扉,“有次活动叫小朋友对家人说一句话,有个女仔就话希望妈妈有幸福。”后来得知该女孩来自单亲家庭,全靠母亲独力抚养,小朋友表面看似快乐,内里其实有不少想法,未必敢告知他人。
街坊:如果冇佢哋 条路应该难行好多
邻近的安泰邨今年6月开始入伙,颂Sir再将功辅班引入该邨,支援当邨居民。周太一家三口等候长达7个寒暑,终于收到上楼佳音,约一个月前迁入新邨,坦言当时要替7岁儿转校,又担忧转校后未能适应,心情颇为徬徨,“但系我地拎锁匙𠮶日,已经有社工系大堂问我需唔需要支援,又话畀我知附近学校嘅资料。”儿子参与功辅班后,成绩亦可保持原校水准,令她放下心头大石,“有班人帮我哋行前一步,如果唔系我哋就只会原地踏步。”
对于今次夺得社联颁发年度“卓越实践在社福”奖励计划的非主题金奖,颂Sir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告诉业界应该要重返社区,主动走出中心以外,与社区建立关系,当街坊遇到困窘时,自然就会向你寻求协助,“希望可以做到同步,你行一步,社工陪你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