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征费】大埔屋苑模拟收费 减废意识增住户最低仅月缴10元
撰文: 李慧妍
出版:更新:
垃圾征费最快两年后推行,有环团今年6月在大埔屋苑推行垃圾收费试点计划,实行后发现住户产生的垃圾量减少逾两成,回收量激增八成半。有参与计划的居民指,增加分类回收及厨余处理后,每月模拟垃圾费可低至十元。
绿领行动于今年6月至12月,于大埔明雅苑推行半年垃圾收费试验计划。三座屋宇共1,680伙,当中有近三成、440户参与计划。项目主任许承恩指,计划提供有编号的5公升及15公升“专用垃圾胶袋”,每个分别1元及3元,价钱与政府公布收费有别,而每户每月获派两种容量垃圾袋各15个。
他表示,过往住户会随意将垃圾弃置于走廊、后楼梯等,但实行要求将垃圾在每晚指定时间放予门口,审计员上门逐户量度垃圾量,及后有清洁工清理。许承恩指,计划推行4个月,垃圾量平均减少24.1%,每周总量低于1,000公斤。此外,屋苑的回收种类由4种增至11种,包括新增纸包饮品盒、发泡胶等回收箱,回收量大增85.7%。
参与计划的居民岑先生指,一家三口每日煮饭,厨余占日常垃圾量8成,而自己会回收纸包盒、外卖盒,故余下垃圾量不多,可2、3日才扔一次垃圾,月费不足10元。
一家四口的黄太亦指,扣除厨余后,可数日才用一个5公升容量垃圾袋,模拟帐单每月约10元垃圾费,对于日后落实垃圾征费,若每月使用30个垃圾袋收费60元,她则感叹:“当然是很贵。”
她续指,初时不习惯花太多时间作回收分类,但逐渐养成习惯,知悉纸包饮品要剪开口洗一洗,“想深一层为地球环境好,都应该用多少少心机做分类。”
清洁工爱姐表示,试验期间因要协助收集数据,工作量大增,但认为长远而言有助减废。她又指,日后亦难以避免有住户乱扔垃圾,认为需加强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