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17】创科研发开支目标增至450亿 业界冀持续执行

撰文: 林炳坤
出版:更新:

林郑月娥今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在发言开首已就她“学得最多”的创科落墨,包括提出明确指标,要在任期内将本地研发开支倍增至每年约450亿元。她又从政府架构入手,亲自领导一个“高层次、跨部门”的督导委员会,并改组中策组成为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解决屡遭诟病的跨部门协调问题。立法会议员及学者普遍对林郑的“功课”反应正面,认为政府在发展创科上有进步,惟指在具体执行上要保持相应力度。

有政界人士分析,今次律政司司长的人事变更,其实是一场早已预定的布局,目的是为23条立法储备民望能量。(李泽彤摄)

首定创科指标

有别上届政府“散件式”投资在基金及基建上,林郑在报告中首度为创科定下具体指标,指出在现届政府任期内,要将本地公私营研发开支相对生产总值的比率,由现时0.73%增至1.5%,相当于由约190亿元增至目标450亿元。

另外,当局亦指出现时创科研发开支中,政府投入比例约为50%,未来希望可逐步减少至约45%以增发展可持续性。在此比例下,政府在创科的投资将由现时每年约90多亿元增至未来约200亿元;私营机构的投放则将更大,由现时约90亿元增至250亿元。为此今次施政报告亦推出企业研发开支方面的额外税务扣减,鼓励私人企业在研发上的投资,以达至上述的工作指标。

容海恩认为今次施政报告反映政府对发展创科的诚意。(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泛民建制反应正面 吁港府持之以恒

新民党议员容海恩指今次报告反映林郑发展创科的诚意,特别是她亲自领军统筹政府各部门推展创科,加大力度工作。她又认为,相比过往政府推出不同资助项目的单向模式,更重要是令资金在经济链流动,产生协同效应,方能令整个业界得到持续发展;否则政府设再多基金亦只是“虚数”,对创科发展的帮助始终有限。

莫乃光指政府对研发开支的工作目标方向正确,但具体效果要视乎实际执行的成效。(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立法会资讯科技界议员莫乃光形容施政报告的思维和处事手法比过往有改变,不少措施都接纳了业界建议。两个跨部门组织设立亦反映林郑能参考新加坡由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或能扭转过往缺乏带领的老问题。

他又认同政府定下的工作指标方向正确,但是否可行要视乎执行上的细节和实际力度;要鼓励私营机构投资研发,除提供税务优惠外,应更进一步在各方面提供更多诱因,特别是完善人才供应,为企业创造最佳环境,环环相扣下方能发挥最大效益。

黄锦辉指今次报告的导向性指标有望改善过去“有钱无用好”的问题。(资料图片)

学者:导向性指标可助免成“怪兽家长”中大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亦认同林郑定下的工作指标,认为十分具导向性,有望改善过去“有钱无用好”的问题。他指当局过去一直“泵水”,但始终成效不彰;如今林郑抛出指标,他相信可敦促各部门认真审视用钱的效率,有助做好全盘规划。

他又指港府要避免成为“怪兽家长”,在投放资源作种子基金之余,要避免无限“泵水”,反而是要着重建立整个行业生态链,培养私人市场发展,方能令整体发展更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