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委会改革】政府让步 医学界妥协撑新方案 医专新席位成焦点

撰文: 陈芷昕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今早提到改革医委会的《2017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有新进展。政府建议扩大医委会组成,其中业外委员增加4名,医委会成员整体人数由原先的28名增加至32名。当中香港医学专科学院的席位由原先2个增至4个,增加的席位将由医管局及卫生署各1名委任代表腾出。政府作出让步,业界普遍接受新方案,医学会会长蔡坚表示草案不宜再拖,只好无奈接受。医委会改革三方平台的医生代表欧耀佳认为建议可接受。立法会议员陈沛然亦指医学界会让步,接受政府新建议;惟立法会议员郭家麒批评政府的建议“两头唔到岸”,与医学界要求有别。医委会改革目前的最大争议点,将落在医专如何选出最新两席。

大批医生去年在立法会外示威,反对医委会改革草案。(黄永俊摄)

政府的改革新建议,维持了选任医生委员、委任委员的比例为1比1(即16比16),组成比例符合医生团体要求的专业自主。由医专以选出的2个新席位成为焦点。外访的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今日(10日)甫返港落机,进一步解释当局的新建议,又相信医专就两个席位的选举方法是公平、公开、公正。她又多次提及市民十分关注的医委会聆讯效率,望立法会今届会议尽快通过医委会改革。

政府最终提出的方案和欧耀佳医生提出的方案建议相似。(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政府最终提出的方案,与医委会改革三方平台的医生代表欧耀佳提出的建议相似。欧耀佳医生称,食卫局高官于9月25日与医学界接洽,提出以上建议,欧耀佳认为建议可接受,又指医学专科学院主席刘泽星承诺若条例通过,会就2席选举作出咨询。若果选举最终由约7000名医专院士投票,要确保医专的代表性,故参选人或有一定要求,例如担任院士的年资。

医专将就两个选举议席广泛咨询医专发言人指出,过去多年专科医生人数显著增加,新增的两席位,将根据医专所订定的规则和程序经选举产生。医专会进行广泛咨询、搜集院士的意见,所收集的意见将有助医专院务委员会就相关的安排作出决议。

医专前主席、现任委员李国栋医生指,医专是培训医生,确保医生水平的机构,地位形同大学,刚完成专科训练的院士未必能胜任在医委会代表医专的工作,认为代表的委员应有一定的教育、研究和行政经验,但强调这是自己和部份医专管理层的看法,医专会咨询全体委员意见后再决定产生方法。

医学界立法会议员陈沛然(图左)会接受政府建议;前医学界立法会梁家骝(图右)则指对意见表示妥协。(资料图片)

去年在立法会将医委会改革草案拉倒的前医学界立法会议员梁家骝表示,林郑月娥提出的是“妥协方案”,他认为最重要是确保大部分医生可参与选举。另外,他又指医专两个选举席位的选举方案未明,最好的选举方法是所有注册医生可参与选举,惟医专的持分者为专科医生,他认为所有医专院士能够参与选举亦是妥协方案,但不能接受再收窄选举资格。

立法会议员陈沛然亦指医学界会作出让步,接受政府新建议。他认为政府提出的新建议,貌似接纳了欧耀佳医生方案,但内涵有所出入。

特首林郑月娥今早提出医委会改革进展。(资料图片)

医学会无奈接受 基层医生或对方案不满医学会会长蔡坚表示,医学会普遍认为通过《2017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不宜再拖,无奈接受政府提出方案,惟他指出基层医生会对此方案感到不满,因有6000多个医生没有专科资历,未能投票,现阶段等待医专提出选举方法。

医生早前发起静坐,批评政府医委会改革方案。(资料图片)

郭家麒批建议“两头唔到岸”立法会议员郭家麒批评,政府的建议“两头唔到岸”,与医学界的要求有别。郭家麒解释指医专“入会”门槛一向高于医学会,因为并非每个执业的医生都是医专院士。他会在立法会法案委员会要求相关持份者,对新建议表达意见。郭认为,既然政府行出善意的一步,应考虑将医专两个新席位交由全港医生一人一票选出代表。他又称现时暂难以评论是否支持政府方案,但坦言不想审议草案时拉布,认为现仍有空间与政府商讨改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