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前瞻‧拆局】林郑房策雨露均沾 28万轮候公屋户独憔悴
特首林郑月娥明日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料会宣布重建置业阶梯、并落实以资助置业为主导的新屋屋政策,同时又有多项针对过度性房屋措施,协助基层家庭;惟观乎已披露的资料显示,现时面对住屋困难最苦、蜗居斗室正等待上楼的一群,却未能有最直接的得著;在无再额外增建公屋的大前提下,林郑无疑只是“梁规林随”,接近28万个轮候公屋的基层家庭,依然是房策向置业倾斜的大输家。
林郑新房策最大亮点,肯定是港人首置上车盘,但值得留意是这项资助房至计划对象,是入息介乎5.2万至7.2万元水平、供楼负担能力犹在居屋申请者之上的中高收入夹心阶层家庭,无疑他们置业需求殷切,惟因首置上车盘转售限制势必比居屋严苛,务求减低物业升值及转售潜力,这样的安排难免影响对受助者申购的吸引力。
增绿置居零和游戏
另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相对月入5.2万至7.2万元收入的家庭,月入不足2万元,连绿置居、居屋也买不起的基层住户,为他们改善居住环境的需要,是否更为重要?公共资源紧绌,尤以房屋供应为甚,政府分配资源考量,又是否应有缓急、优次之分?
另一方面,林郑月娥在竞选政纲中,提出会增加绿置居,让更多公屋设计的单位予公屋户认购,借以鼓励腾出其原有单位,加快公屋流转,但其实纯粹是数字游戏,公屋供应无任何增长,而平均轮候公屋时间至今年年中已升至4.7年,主要受供应量不足影响。
公屋资源未见在林郑新房策中有所增长,但政府却找到土地兴建首置上车盘,对轮候多时仍未上楼的基层住户,可谓情何以堪呢?
曾荫权任期末提公屋承担
“梁规林随”或许尚叫客观一点的评论,说得难听却可以是林郑月娥对待轮候公屋人士,连曾荫权及梁振英2.0也不如。曾荫权在任特首7年,最大败笔是纵容地产霸权,无领导政府积极拓展公营房屋土地供应,连建公屋土地也只是仅需满足平均3年上楼目标,直至他在2011年10月宣读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时,才再提及“公屋兴建的长期承担”:
“根据房委会的公营房屋建设计划,未来五年共有约七万五千个公屋单位落成,亦即平均每年有一万五千个。加上每年收回的单位,预计这建屋量目前可以维持一般轮候册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约三年的目标。这是政府重要政策,令社会和谐稳定,政策绝对不会改变,若将来需求有变化,会就建屋量作适当调整,以保持此目标。”
林郑不提额外增建公屋 比梁振英更差
重新确立增建公屋的迫切性,接替曾荫权的梁振英做得更明显,他在首份施政报告便提及“在2018年起的5年内,公屋的总供应以至少100 000个单位为产量目标”;“房屋署会加强取缔滥用公屋,加上租户自愿迁出,每年平均可净‘回收’约7 000多个单位,加上约15 000个新单位,每年可供编配的单位超过22 000个”。
纵使梁振英及后提出成立的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及后更提出未来10年的公营房屋目标为28万个单位,但至去年底确定可供应量仅23.6万个单位,与目标相差4.4万个单位。
现时公屋建屋量大落后,林郑政府上任逾百日从未提及如何补救,观乎她的竞选政纲及政府近日放风所见,今次施政报告提及再额外增加公屋供应机会不大,至年底公布《长远房屋策略》建屋进度,距离公营房屋建屋目标的数字,更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施政报告料会提出多项针对解决㓥房住户困难的过渡性房屋,无疑是比梁振英有所改进,但最水深火热的一群、接近28万个苦候公屋的家庭,几可肯定是今次施政报告的大输家,公营房屋的“无米炊”的深层次矛盾,似乎无改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