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学校长团体提五大诉求 冀改善薪酬不公及落实分区小班教学

撰文: 邝晓斌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将于本月11日发表。津贴小学议会、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学会及香港小学教育领导学会,今日(2日)就《施政报告》提出五大诉求,当中包括改善小学校长、副校长、主任及教师在薪酬职级方面的不公平情况,以及逐步落实分区小班教学等。
四会工作小组召集人张勇邦表示,4个团体明早将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进行会面,表达业界诉求。

四会召集人张勇邦(左一)表示,明早(3日)会与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会面。

津贴小学议会、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学会及香港小学教育领导学会今日(2日)召开联合记者会,就将于本月11日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出五大诉求,当中包括调整小学校长职级及薪酬架构、改善小学副校长及主任职系、逐步落实分区小班教学政策、增设小学行政主任(文书主任职级)及检讨小学人事编制。

津贴小学议会、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学会及香港小学教育领导学会今日(2日)召开名为“还小学业界一个公道”记者会,有过百名小学校长出席。(邝䁱斌摄)

四会工作小组召集人、香港小学教育领导学会主席张勇邦解释,小学各级教师的工作量日渐繁重,与中学教师相差无几;而以半日制为标准制订的小学学位职系自1994/95年度开始沿用至今,导致现时薪酬架构出现不合理情形,职级亦与中学教师存在很大差距。他举例指出:36班的小学校长(HM I)薪酬与15班的中学副校长相同;而小学学位主任级教师(PSM)则与中学学位教师(GM)相同。

对于此不公平情况,张勇邦认为是“同工不同酬”,但强调并非刻意与中学比较,而是希望小学业界会获得更公平的对待,否则会令小学的中层管理人员更缺乏,他形容:“副校长唔肯升校长,主任唔肯升副校,老师唔肯升主任。”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席赖子文亦认为,此次业界是争取“公道”,期望本届政府能有勇气正视、处理有关问题。

另外,4个团体又要求政府规划并逐步落实分区小班教学政策,以减低2019年后小一适龄人口下降的冲击。

张勇邦表示,各校长团体一直有与教育局沟通,又透露指,4个团体合共派出12名代表,明早将会见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进行早餐会,表达业界诉求;同时,亦将会约见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主席进行会面。

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主席赖子文表示,业界只是求“公道”。(邝晓斌摄)

教育局回复《香港01》查询时指出,政府十分感谢小学校长和教师一直以来的努力和贡献,在过去数年已积极回应业界的诉求,实施多项提升小学校长及教师待遇的措施,包括增设小学副校长职级、开设英文科主任级教师的职位、增加学位教师的比例、以常额编制教席取代专科教学津贴、以及将小学课程统筹主任职位转为常额职位等。

当局又表示,教师职系和各职级的薪级是经考虑多方面因素而订定,例如入职学历要求、学历、年资和职责等,而中、小学在课程内容、学与教模式、学生学习及发展需要等方面各有不同,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的工作性质、职责和职系架构亦有异,强调不应把两者的薪酬和晋升职位直接比较。

在薪酬方面,教育局指调整小学校长及教师的薪酬水平涉及公帑的运用,政府在不同持份者提出的不同诉求中,需审慎平衡各方的关注,并须考虑整体财政及承担能力和资源运用的优次;当局将继续就不同范畴进行检视工作,包括为教师建立教学专业阶梯及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并研究学位化教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