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专家指恐袭防不胜防 吁港策划人教育参加者安全措施应对危机
今年5月歌手Ariana Grande于英国曼彻斯特音乐会遭受恐怖袭击,她上周来港演唱时场馆加强保安,活动顺利举行。不过孤狼式恐袭连连,有海外活动安全策划顾问表示恐袭无法预防,只可尽量执法单位堵塞漏洞,并持续教育公众。另外,早前在西九文化区举行的电子音乐节中,有人疑服毒品后身亡,专家指各地不少活动都有滥药问题,会安排工作犬及辅导专家进场监察,更会运用科技狙击毒贩。
近年欧美不少大型活动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目标,凭大规模伤亡来吸引国际间悲伤而愤怒的眼球。曾为戴安娜葬礼及英女王金禧活动统筹人群安全、来自澳大利亚的Jon Corbishley,与音乐节、体育赛事等担任英籍安全顾问的Tim Roberts分享经验时,指打击恐怖主义是国际层面的一大挑战。虽然企业及个人层面难防范恐袭,但大型活动策划人应尽量做足防预措施,包括应疏散速度设立入场上限、入场检查随身物品等。“越来越多活动不准带手提包,大家已开始习惯,甚至有20多岁青年投诉音乐会安检不足。”他们建议各活动举办人可透过社交网站提醒参加者安全须知,教育他们措施只为确保安全,大家可在活动上尽欢。
多方面捣场内滥药
早前在西九文化区举行的电子音乐节中,怀疑有人服用毒品后伤亡,海外专家不评论事件,但指外地不少活动有毒品问题,除了靠入场安检堵截毒贩“带货”入场,也会用闭路电视面容技术识别可疑行为,例如经常出入洗手间及有金钱交易,场内也会有毒品调查犬。但这些方法只能治标,故专业心理辅导员在会场内寻找“目标”,从根本心态叫停不当行为。
儿童表演最难搞 摇滚粉丝成熟有序
在探讨防灾及恐袭等严肃问题,不论受访者与记者都一脸凝重,但被问到多年来遇过最棘手的活动,两名专家对望后尴尬苦笑,全脸通红:“卡通人物巡回展!”“场地内太多幼童,他们见到卡通人物出来便冲前、尖叫,忘形到忘了找妈妈和上洗手间。”虽然情况难缠,但只要活动单位及早评估风险,一切都是可控制的情况。“重金属摇滚音乐会的观众虽然吵闹,但他们较成熟,懂得应对突发处境,活动风险低。”
港人外游前应评风险学应变
幸运地,香港至今未曾发生恐袭,不过维持中度风险。赛马会灾难防护应变教研中心总监林楚钊指,恐怖袭击成为全球新挑战,无处不在,港人也难置身事外,故邀请海外专家与业界分享心得。她又提到港人爱外游,近日多了人参与海外马拉松等活动,建议参与者要评估风险,并预先了解各项事故的自保措拖;如遇上人踩人最好靠墙站,即使跌倒亦要尽力保护头部及胸腔等,并配合主办单位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