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口述影像员细数解画之难 《踏血寻梅》最费心思
于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夺得7个奖项的《踏血寻梅》,白只饰演的丁子聪,于戏中不时有特写丝微表情的长镜头,烘托角色的冷酷。不过对于视障者而言,没对白就如空白静止,口述影像员钟励君(Michele)坦言,这是她接触过最难解画的几幕戏之一,坐姿、眼球转动都令她费尽心思去描述。而令她最有满足感的是口述过一场对白寥寥的《刺客聂隐娘》,更自豪其中一幕的窍妙,当场只有戴了耳机、听了她旁述的视障者才意会到。
口述不同电影,都会有不同技巧。Michele指剧情类电影要著重表情描述,除非演员的声线已交代到,但若语气与表情的情感是有冲突,如苦著脸讲温柔话等,就要选取出来描述。
Michele认为,口述影像亦可令视障观众欣赏电影美感,“讲一套电影好不好,不只讲剧情,还要理解艺术,否则睇小说、睇书就得。”但要将导演巧思过的影像,转化成语言,最考功夫。
掌握白只无表情的“超级方法演技” 费尽心思
她认为,其中一套最令她费心思的电影是《踏血寻梅》,形容演员白只的演绎是“超级方法演技”,要掌握何谓无表情,“就要形容他眼珠的转动方向、坐的姿态等等。”让听众感受,所谓无表情之中的气氛。该套戏每每用画面透露玄机,如郭富城饰演的探员去调查时,一闪而过墙上的数字等,这些细节就需口述影像员发掘。
口述《刺客聂隐娘》 道出健全者也未必看出的细节
难度高的,还有讲究美感的《刺客聂隐娘》。修读戏剧的Michele说,“有一幕是舒淇躲在横梁上,(镜头)一剪就出来了一个走回头又离开的侍卫,我睇了5、6次,心有不甘,为何要那幕戏呢?”
后来在现场口述时,“终于睇到!原来是聂隐娘有条黑色带掉了下来!我好深信,如果只是纯粹坐底睇戏的人,系不会睇到,因为是我睇左7次之后,而我立心一定有点什么,凭追踪故仔的脉络,逻辑推断系应该有。”Michele至今都自豪,“我就觉得,哼!如果你啊,唔系视障、无攞机(听),你就睇不到呢这幕啦,哈哈哈…个个满足感都几大!”
Michele指,不同类型电影各有各难,如动作片,如何形容得不纯粹只是“打架”,所以就要在影前简介花功夫,讲绝招的名,详细讲一个痴手的动作等等,因为动作紧凑,到那几幕是无时间详讲。Michele笑言,“但又要留意会否‘爆雷’,好容易爆咗个主角系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