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全港大验水 不公开超标屋苑名称 黄碧云:未能有效监察

撰文: 黄静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铅水风波一度令港人“闻水自危”,政府今日(21日)举行记者会,指水务署将采取新的验水两级规程,并于今年底展开全港验水行动,计划每年于公屋、私楼等处所约取670个水办,亦会额外为2005年后落成的公屋屋邨,抽水化验含铅量,惟不会公开含铅量超标的屋苑名称。立法会议员黄碧云批评该做法的透明度不足,市民难监察食水含铅的情况,促请当局应公开屋苑位置及座数,以及公开整份专家小组报告。

铅水事件发生已2年,当局今日公布新的验水规程。(罗君豪摄)

政府发言人透露,水务署将采用英国标准,按人口比例计算,每年于18区随机抽取约670个处所样本,亦由获委聘的独立顾问进行抽签。被抽中的住户两周前会收到邀请信,署方职员会于两周内某日到访,收集食水样本。由于计划属非强制性参与,住户可自由选择是否愿意被取办。至于2005年后落成的公屋,政府计划会于每幢公屋抽取一个样本,强调样本数目足够。

陈汉辉强调冲水2分钟后取水化验,是单一有效的方法。(李泽彤摄)

收集食水样本需时1小时政府发言人进一步透露,为免对住户带来太大滋扰,会在同一日内以两种方法抽水,包括收集1公升不经冲透的食水样本(即俗称“头浸水”),以及静水30分钟,再收集1公升样本。此外,局方同时会抽取2个辅助水样本,包括两分钟冲透水样本,以及连续抽取4至6个1公升的水样本。倘若发现有样本超标,后者有助追溯食水含铅的源头属室内或公共设施。

陈汉辉:冲一冲水可解决问题不妨做

被问及局方为何要以予冲透版本,否定抽验“头啖水”的超标结果,由政府成立的食水安全国际专家小组成员之一的陈汉辉强调,水务署早前再冲水2分钟后取水化验,是单一有效的方法,“如果冲一冲水,解决到问题,系不妨做;有无啲人,一开水就攞嚟煮食或饮用?系香港应该唔多。”

黄碧云要求政府应公开超标屋苑,以便市民进行监察。(资料图片/林若勤摄)

黄碧云:政府应公开整份专家小组报告立法会议员黄碧云批评,局方仅将超标结果通知住户,水务署每周更新的网页亦不会公开涉事屋苑的地点,仅提及地区,无助市民去跟进食水含铅的情况,“得个地区,范围太大,话畀你知油麻地一个屋苑含铅,根本就冇用。”此外,她忧虑业主若不透露单位的食水含铅,住户就会被蒙在鼓里。她促请水务署应公开屋苑楼层,并将专家小组报告披露,“等我哋知道,点解系抽日间取水办,同需要静水30分钟再抽。”

铅水事件爆发后,政府曾安排受影响居民到街喉取水。(罗君豪摄)

启晴邨大部份单位喉管未换 街坊:政府手脚慢现年72岁的候伯伯居于启晴邨悦情楼。他称早于4个月前,整条邨6座大厦的外墙喉管已全部更换,惟单位换喉须每座大厦分批进行。他指出,悦情楼是第一座进行单位换喉的大厦,工程于2个月前开始,至今还未完成,他批评“政府手脚慢”,使不少街坊至今仍要落街取水,“有不少婆婆仍每日到楼下取水,她们一次拿数次枝五公升的水,很吃力!”

他又指,单位换喉工程费时,至少需要三天才能完成,家具亦可能被拆,不少街坊因时间难约,使工程迟迟未能开展。

候伯伯称启晴邨单位换喉进度慢,不少居民仍要出外取水。(王洁恩摄)
卢婆婆认为,政府随机抽取670个处所食水样本太少,忧心未来更多小童受铅水影响。(王洁恩摄)

街坊斥政府抽取670处所食水“多余”卢婆婆今年87岁,家住乐晴楼,至今仍未知单位何时可换喉,现靠滤水器在家取水。她称自己对铅水“无有怕”,但却令一众小童受苦。她亦批评政府今年底随机抽取670个处所食水样本,是“多余”,“政府有那么多钱,为何不每栋楼都验?”她指出,香港不少大厦的喉管已老化,认为每栋楼都会“中招”,忧心未来有更多小童受害。

仍有5人血铅水平偏高

医管局代表指出,自两年前发生铅水事件后,曾为165名血铅含量略高人士提供覆检,截至上月底为止,有5人的血铅水平略高,每100毫升含铅量5.4至11.7微克,其中有4名属于6岁以下的儿童;另有9名儿童出现发展迟缓,医管局代表称目前难证明饮用食含铅食水是其主要因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