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灾后澳门】长者投靠庇护站无水饮 屋租三代惟非业主不获偿

撰文: 郑秋玲 陈宇轩
出版:更新:

澳门一个月前遭受强台风“天鸽”蹂躏,低洼地区犹成泽国,苦了低层住户。虽然澳门政府为补救,宣布发放灾后津贴予受影响居民,但又是否每位苦主都受惠呢?《香港01》探访居于旧区果栏街的两位长者,然而他们仍面对灾后“余劫”。一位住在楼龄近90年的“危楼”,逾半世纪来交足租金,惟因业权问题未能申请政府灾后津贴,无奈叹“等于零”。另一位独居老翁,水浸后屋内一无所有,投靠庇护站做“难民”,却卑微得连一杯水都无,直言宁愿去赌场瞓一晚。

余婆婆所住的独立屋楼龄达90年,担心一旦再有天灾随时意外倒塌。(陈宇轩摄)

64岁的余婆婆,所住的老旧独立屋,楼龄达90年,连地下加“阁仔”共两层,虽然是以每月500元租住,但余婆婆随母亲已是三代居于该处,可谓“祖屋”。她忆起,“天鸽”肆虐当天早上11时,潮水不断涌入,不消几分钟,屋内已水浸至小腿,“好似海啸咁样。”即时走上楼梯躲避,因不懂游水要“愈企愈高”,最后避上“阁楼”,惊慌下未有执拾物品。

惟水流急至,浮起家具并顶住阁楼的门,无法推开。余婆婆回想起仍犹有余悸,当时只能望住窗外,等待退水,被困几小时缺水缺粮。至下午4时才退水,一看屋内情况满目疮痍,“好似打仗咁!”所有电器、家私东倒西歪,完全被浸毁。

余婆婆是租客,即使有损失,亦无法申领津贴。(陈宇轩摄)

纵租住逾半世纪 非业主无权申津贴

对于澳门当局提出补助金,余婆婆表示,当局指只有业主有权申请,而她只是租客,政府更著她联络业主商讨;然而一直以来,“由阿妈开始银行交数”,余婆婆至今一直未亲眼见过那位冯姓业主。

而由于水浸当时情况危急,余婆婆亦未及保留足够的水浸证据,“两部电话浸晒,点影呢?”所以余婆婆根本没能受惠所有火灾津贴,她慨叹“等于零啰!”

她希望,望获政府体恤,提供新居所,并拨放租金宽免。近百年老屋,平日受白蚁侵蚀,并时有漏水,她亦担忧,若风灾再临,其目前居所安全堪虞。

“天鸽”吹袭期间,李先生正睡觉,水位高至床位而被水浸醒。(陈宇轩摄)

独居老翁忿斥庇护中心︰连一杯水都不派

66岁李先生,以月租200元,独居于一幢1952年落成的旧楼地下。在天文台当日早上9时挂八号波期间,他正在睡“回笼觉”,直至被水浸醒,一睁眼水位已高至床位。事实上,该屋本来就较街道路面矮15公分;“天鸽”令他忆起2008年的台风“黑格比”,“我哋呢啲低洼地区,一浸就要鸡咁脚走,拎钱、贵重物品就走。”

一对价值40万元的黄花梨木观椅或因水浸而变得一文不值。(陈宇轩摄)

水浸过后,即使回到家,亦无一件可以更换的衣服。至下午3时,街道已退水,但屋内仍水浸,无法打开大门,只能到侧屋,从洗面盆那边的空位探身入内,当时水深仍浸脚掌,一地泥泞,所有家具及电器,沦为废铁。连想睡觉都无床。到庇护站借宿似难民孤家寡人的李先生最后去庇护站借宿,“好似难民!”他直斥政府的灾后安排不完善,“我系永久居民嚟,连屋企都无得返…”,更不忿道:“庇护站连一杯水都无得派…点会咁嘅!”第二晚,站内更不提供冷气,只有一架风扇,结果被蚊咬。

他直言,居住“危楼”虽然提心吊胆,租金却便宜;但现时他最希望能有个新的安乐窝,“一落大雨…嘭…又要行出去…走!”瓦砾之下,“就好似牙签咁,会有生命威胁。”事实上,该处亦是他的工作间,收集古董及帮人修复老旧物品。

他称,今次水浸损失最惨重的是一对价值40万元的黄花梨木椅,因为浸过咸水而由内发黑,交托他的物主在风灾后见到该椅子被毁状,“佢都无哂心机。”不过,李先生不担心被物主追究,“讲明无钱,赔命就有。”

至于水灾特别津贴,他可获分约4000元,“好过无…”但只能补贴到少少,其实该屋不计家具,墙身、不锈钢都被浸毁,他担心业主收回时会有责任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