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进修课程多陷阱 心理课导师资历成疑 外籍导师是华侨
工余时间想积极进修增值,但随时误堕疑似骗局!消委会接获多宗有关进修课程的投诉,有心理辅导课程学生发现导师不是所声称的资历,更疑似“HEA”教;又有英语课程声称由“外籍导师”教授,最终导师竟是华侨,且近八成时间以广东话教授;亦有个人成长课程课堂日疲劳轰炸推销手法。消委会提醒,目前香港并无统一认可这类进修课程质素的机构,考虑报读这类课程时要留意课程的实用性、专业性和口碑。
心理课导师资历成疑 未仔细教授辅导理论 疑货不对办
消费者委员会收到一宗有关儿童心理辅导员证书课程的投诉,课程导师声称自己是香港某心理学会会员,并持有外国认可资历,投诉人毫不犹豫地报读了该课程并缴付了学费$39,800。她上课才发现,导师只是安排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及派发笔记,没有仔细教授辅导理论,并且有学员发现笔记内容是从网上抄袭得来,投诉人其后更得悉该名导师并非所声称的某心理学会会员。
投诉人非常不满并向消委会寻求协助,然而该公司拒绝回复消委会的信函及电话,因此消委会建议投诉人咨询法律意见以定下一步行动。消委会指,本港尚未有法定注册及执业制度,规管提供心理辅导服务人士的专业消费者应先暸解与心理学或辅导相关的专业团体背景,并妥善保留课程简介及单据等资料,作为出现争议时的凭据。
称声的“外籍导师”是华侨 英语课80%时间以广东话教授
另外,有投诉人被游说参加英语课程中,职员称课程由“外籍导师”任教,又指学员可获持续进修基金资助,但提及政府未必会再向持续进修基金注资催促她尽快决定,投诉人相信职员的说话即时支付留位费。直至投诉人上课时发现,原来职员指“外籍导师”是持澳大利亚国籍的华人,虽然华人导师英语口音纯正,但课堂中近80%时间以广东话授课,不符合她当初以课程改善英语会话的原意,令她大感失望,遂向消委会投诉。该公司坚持其课程教导师操流利英语并持有认可资历,经消委会调停后,公司最终同意向投诉人退回80%已缴学费($6,099)作和解。
消委会指,学生和营商者对“外籍导师”的理解可能存有分歧,容易产生纠纷,建议营商者考虑提供导师姓名、相片及教学资历等资料,确保说明清楚无误;并有责任提供有关课程内容和教学大纲全面、准确及清晰的资料。消费者如发现资料与事实不符,要尽量保留证据,并可考虑向海关举报相关课程提供者。
另外有投诉人支付了$5,800报读为期5天的个人成长和探索课程,最后一天被硬销第2及第3阶段的课程,经历了连续 3 小时的疲劳轰炸后,投诉人身心俱疲下再缴付了共$18,500学费。消委会调停下该公司坚持投诉人是自愿参加并拒绝退款,该会建议投诉人透过诉讼追讨。消委会提醒,目前香港并无统一认可这类进修课程质素的机构,考虑报读这类课程时要留意课程的实用性、专业性和口碑。
消委会今年首8个月,共接获100宗增值及技能课程或兴趣班投诉,其中涉及销售手法17宗,服务延误7宗,价格争拗23宗及服务质素42宗。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娴表示,进修课程的推销过程,或出现职员车轮式威吓顾客购买课程,又会软硬兼施推销。她建议市民面对硬销情况:“千万不要将个人身分证及信用卡交给对方,并拿好自己手机,以防万一。”她续说,报读课程前应先告知家人,若被迫签约购买课程,要即时举报并保留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