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2017.前瞻】优质教育,不如从改善校舍开始?

撰文: 关卓凌
出版:更新:

两个台风在8月下旬先后袭港,长沙湾圣公会基爱小学校长陈嘉文在打风期间忐忑不安,担心60年历史的校舍抵挡不住狂风暴雨,会再次水浸,幸好最后只有一棵树被吹倒。在细小和残破校舍上课的师生,每当遇上恶劣天气都要胆毡心惊,对他们言而要推行优质教育谈何容易。特首林郑月娥要提升教育质素,应由改善残旧校舍开始。

两个台风在8月下旬先后袭港,长沙湾圣公会基爱小学校长陈嘉文在打风期间忐忑不安,担心60年历史的校舍抵挡不住狂风暴雨,会再次水浸,幸好最后只有一棵树被吹倒。在细小和残破校舍上课的师生,每当遇上恶劣天气都要胆毡心惊,对他们言而要推行优质教育谈何容易。特首林郑月娥要提升教育质素,应由改善残旧校舍开始。

林郑月娥今年参选特首时,以“优质教育,专业领航”八字为教育政策纲领,列明“政府应为我们的学生、老师、家长和校长,创造一个稳定、关怀、具启发性及富满足感的教与学环境”。她表明上任之后,教育经常开支即时每年增加50亿元,以推动改善中小学教师编制和资助高中毕业生升读自资院校大学学位课程等,当中36亿元已用于部分项目,惟她对如何落实改善学校硬体及软件建设仍然未有交代。

现时全港有28间于1960至1970年代配合公屋而兴建、俗称“火柴盒校舍”的小学,残旧狭小的校舍影响着教学质素。但原来有近百间拥有低于标准校舍的学校饱受同样苦况,它们占地面积少于3,000平方米、校舍楼龄逾30年,师生每逢恶劣天气,便要担惊受怕地上课,圣公会基爱小学便是其中之一。

圣公会基爱小学建于李郑屋邨至大埔道之间的斜坡上,学校背后有九幅斜坡,每次下雨,水就会从山上直冲向学校。(网上图片)

圣公会基爱小学建于李郑屋邨至大埔道之间的斜坡上。残破的外墙和水管难以抵御风吹雨打,陈嘉文五年前上任校长,难忘2013年一场“黑雨”令到教员室及校长室水浸,幸好校内备有一部抽水机,可快速抽走积水。所以近期两个台风先后来袭令他担心不已,“非常感恩,只有一棵树倒了,没有压毁任何东西,但每次一落雨我便很怕。”

基爱小学占地面积1,630平方米,总共有25班。大幅石屎掉落或墙壁渗水,对校方来说早已不是新闻。学校背后有九幅斜坡,每次下雨,水就会从山上直冲向学校。斜坡去水道常被杂草和枯叶堵塞,无法把水引出大街去水渠,导致学校发生水浸,“现在老师们都很醒目,不会再放东西在地下,全部架高起来。”

陈校长曾要求装修师傅建一条渠,把水引去别的地方,但碍于学校建筑结构限制,无法进行工程,“这间在斜坡上的学校结构本已有问题,此外校舍太旧,很多地方补完后,很快又会故态复萌。你看那幅墙,一年前补过,三个月前又再补,现在又出现裂痕。”六层高的校舍没有升降机,他指因为是旧式设计,每层都要走几级楼梯才能到课室,即使有升降机作用也不大,对行动不便的学生依旧不便。

基爱小学的校舍残旧,水浸和墙身剥落等时有发生。一有暴雨,陈嘉文校长都担心校舍顶不住。(图片由基爱小学提供)

教师需跟进维修 加重工作量

该校曾经申请搬到邻近东京街新建的千禧校舍,最终教育局分配给一间有43年楼龄“火柴盒校舍”的小学搬迁,陈校长对此甚为不满。他希望教育局能清晰、公平、公开地交代以什么准则批地建校,被评为低于标准校舍的学校要等多久,才有适切的支援,“10年?20年?如果你告诉我时间表,至少有个盼望,知道等多久。”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指,可能“低于标准校舍”一直未有明确定义,而且数量众多,故教育局未及处理。

没有新校舍,校方只好尽力跟进维修工作,每月至少开会两次讨论进程,又要找人监管维修工程质素及进度,加重教师额外工作负担。任教数学的潘老师是总务主任,负责跟进工程,他直言教育局的外判维修公司质素参差、效率低,试过因时间赶急而找相熟的维修公司帮忙,效果比外判公司还要好,“教育局每区会有一间指定的外判装修公司,全区的学校维修都靠它。学校通常每年暑假都会大修一次,那时工人便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并非不想做,而是赶不及。即使维修公司质素差也无办法,教育局与它签约三年,它之后大可换个公司名,重新接学校维修项目。”

陈校长认为,校舍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甚至自我价值,“学生当中大多是来自基层,有至少一半同学住㓥房或板间房。如果连校舍都这样,他们会怎样看自己?教育应该公平,我希望我们学校的小朋友能有同等的优良教育,不用输在起跑线。”校舍有所不足,陈校长和教师们只能格外卖力培育学生,譬如学生可以随时出入校长室听校长讲故事;学校没有室内球场,教师宁愿辛苦一点带他们去体育馆打羽毛球,也不想学生失去学习的机会,“我相信他们会为自己是这间学校的学生而感到自豪。”

闽侨小学校舍建成至今将近半世纪,叶淑婷校长直言渗水和爆渠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吴钟坤摄)
闽侨小学校舍不只一个班房曾因严重渗漏而要摆满水桶,甚至因发出恶臭而要停用几个月。(吴钟坤摄)

火柴盒校舍校长:好像山区学校

“火柴盒校舍”是早期由房屋署建于公共屋邨内的小学,因其外形像一个火柴盒而得名。近年传媒不时报道校舍残破,危及学生安全,迫使教育局设置专款专项计划,以供学校申请修葺,但仍不足以为学生提供合乎21世纪的学习环境。

位于牛头角上邨的闽侨小学,校舍有47年历史,校长叶淑婷形容学校“好像山区学校一样”,天台渗漏和墙壁裂开属家常便饭,曾经有外墙石屎快将剥落,幸好校工及时拆下来。校舍不只一个班房曾因严重渗漏而要摆满水桶,甚至发出恶臭,要立即停用几个月,更恐怖的是有次校务处及校长室爆屎渠。她直言天天都有“新鲜事”,“你怎能想像有间学校是这样的?”

记者走进闽侨小学,眼前是一个又大又新的球场,心里还在想校舍也不算太差时,叶校长却一言惊醒梦中人,“这个球场是隔篱学校的!但最出那道闸门是我们的,很出奇吧!”真正属于闽侨学校的球场,是一个小得连三分线也无法完整画出来的篮球场,学校有时需要租用附近乐华邨的室外篮球场或足球场供学生使用,但一旦下雨便要取消,其他活动则挤在面积约3,000平方呎、中间有八条柱的有盖操场,最多会有五组学生同时使用,活动空间非常有限。

叶校长展示一张爆了玻璃窗的图片,原来是学生练习掷垒球酿成的意外,“向街掷怕会击中途人,唯有向里面掷,怎料弄爆玻璃,所以老师都很害怕接近玻璃窗。不过练成这样,当然是拿金牌啦!”

不少学校在受访时会有很多顾虑,怕公开校舍问题会令家长却步而不敢报读,叶校长却不怕。打从三年前任校长开始,她就把学校问题和辛酸都写到Facebook上,引起外界关注,朋友见状会慷慨解囊,捐了很多礼物给学生;亦曾有人捐钱让学校买乒乓球桌,但学校地方细小,“买是买了,但都不知可以放哪儿。”又试过有人一次过捐了十部冷气机,最后因教育局坚持该校不符合装冷气资格,拒绝拨款给校方安装,“但现时香港天气这么热,真的曾有学生热到晕倒课室!”

上文节录自第76期《香港01》周报(2017年9月4日),原文题为〈渗水爆渠影响学习 优质教育应由改善残破校舍开始〉,现题为编辑重拟。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9月4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6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