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点算好? 科大生凭天气资料预测航班延误 准确率近九成

撰文: 梁逸风
出版:更新:

出外旅行或公干,最不愿见是航班延误,打乱行程之余又扫兴。为解决问题,4名科大学生结合航班数据和天气资料,制作电脑程式“Flite”预测航班延误机率,准确度接近九成,成功于Hackathon(黑客松)比赛中脱颖而出,夺“最佳商业头脑奖”。

安永香港日前举办Hackathon比赛,参赛者以数人一队,利用两日一夜时间分析成千上万生活数据,整理后再编写程式。

程式以近年炙手可热的R和Python语言开发,可预测航班的延误机会率、延误时间和载客率。(受访者提供)

天气资料预测航班延误

27小时持续作战,考验参赛学生的脑力和毅力。科技大学风险管理及商业智能学课程三年级学生吴嘉俊、徐志恒、彭茗麟和Ujjwal Malik发现,乘客最不满航空公司航班延误,但延误往往受天气变化、例行检查和空管限制等影响而难以避免。

4人于是利用真实航班数据和过往天气资料,预测航班延误机会率、延误时间和载客率。只要输入目的地、出发时间等资料,系统就会计算出指定航班会否延迟起飞,以及延误时间,避免乘客因航班延误而浪费时间,系统准确度达87%。

徐志恒表示,过往功课曾以相似手法分析超市数据,决定零食最佳售价,但到真正比赛是另一挑战。Ujjwal分享指,Hackathon能有机会实践课堂所学,与对手交流意见之余,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知识。比赛前,参赛学生需先出席工作坊了解行业背景,再收集真实乘客意见以找出问题核心。

科大学生吴嘉俊(左)、徐志恒(中)和Ujjwal Malik(右)笶指,队友彭茗麟27小时内只睡6分钟。(黄宝莹摄)

27小时只睡数分钟

吴嘉俊忆述,比赛当日花了不少时间从天文台网站下载数据,幸好后来找到捷径以加快进度。下载资料后,先花数小时整理和筛选关键资料,然后通宵进行测试,反复比较真实数据和预测结果,微调预测方程式提高系统准确度。另一方面,队友参考航空公司网站设计程式介面和预备简报,有人更只睡了数分钟。

评审之一,安永大中华区数字化咨询主管吴显光表示,比赛原定于首晚暂停,翌日再战,但不少参赛者要求留下通宵作战,对此深受感动。

评审之一,安永大中华区数字化咨询主管吴显光力赞参赛者表现。(黄宝莹摄)

他表示,其中一队的设计令人难忘,该队分析食肆排队取筹数据,发现一群人一同用餐,人愈多愈不倾向在等候途中离开。透过预测食客行为再重新设计排队机制,可缩短食客等待时间,令食肆可以做更多生意。

吴显光指,公司未来会透过hackathon比赛物色人才。(黄宝莹摄)

Hackathon可物色高质IT人才

吴显光同时透露,现时不少大企业会透过hackathon作面试,因为活动要求参加者在短时间内落手落脚完成程式,比起传统面试,更能测试应征者能否应付高压环境,未来公司会考虑以同类比赛物色人才。他更大赞参赛者表现出色,令评审在比赛期间,已看中不少招聘对象。

现时香港发展智慧城市速度缓慢,吴显光认为香港有中国优势、亦有健全金融、法制及教育制度,但社会却侧重于金融产业,未及灵活修例配合新事物窒碍创新。他认为企业应将部分收益投资创新,鼓励员工多尝试,推动社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