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囚】发恶梦、怕木尺 少年犯阴影难除 专家:创伤后压力症

撰文: 陈宇轩
出版:更新:

身伤会消退,但心伤难愈。《香港01》早前访问50名称曾遭惩教人员虐待的前青少年犯,有人称在囚期间的密集体罚如“找板”等,留下心理阴影,纵重获自由2年,但见木尺竟不期然“想缩”,但又突然不敢缩;甚至有称曾遭痛打半小时的过来人称,现仍不时发恶梦“重返现场”,看到与监狱有关的新闻也会立即想起。有精神科医生直指,他们很可能患上创伤后压力症。有过来人走不出阴霾,亦有人曾陷迷思,每日遭虐打作惩罚,令他们产生以暴易暴念头,有犯罪学家指惩教署属社会一部分,部分在囚人士面对他们的暴力对待,或会衍生报复社会心理。

+4
阿John称,曾遭惩教人员在职员室内,痛打近半小时。(吴少峰摄)

少年犯过来人:曾遭密室痛打半小时 事隔7年仍发恶梦

“鸡翼”(肘打背部)、“芥兰”(膝撞大腿)、“找板”(木尺连打手掌或脚掌)对阿John(化名)而言,绝非陌生,7年前他因贩毒,失自由于壁屋惩教所,他指当时常因步操欠佳而被打,但最严重一次则是因被惩教人员认为表情“太寸”而惹祸,遭带至职员室,先是踩面,“阿sir之后不停掴我、打肚”,虽阿John当时已不断讲“sorry sir”及喊痛,但对方仍无停手,结果足足近半小时。

阿John坦言,当日满身瘀伤,经历恐怖,虽事隔7年,但仍难以忘怀,不时会发恶梦“重返现场”,“有时睇到同监狱有关的新闻,都会即刻谂返起。”

阿西(化名)在壁屋惩教所内曾被疯狂用木尺狂打手板,现时见到间尺都会怕。

见木尺会想缩手  “但缩唔缩得又会谂一谂”

前年因伤人罪及相关三合会罪行而囚于壁屋惩教所的阿西(化名),也与阿John一样,对惩教人员的体罚心有余悸,他最初因不懂折毡、步操等,常遭体罚,尤其是“鸡翼”、“找板”,“果阵‘找板’唔俾缩手,否则又要重新再打……生日果阵又会收‘礼物’,挨多几下‘鸡翼’。”结果重回社会后,也留下心理阴影,“有时见到间尺,有人起肘,就会自然反应想缩,但缩唔缩得又会谂一谂。”

许龙杰指,一旦曾遭受频密且严重的身体折磨,很大机会患上创伤后压力症。(许龙杰FB图片)

精神科专科医生许龙杰分析指,一般而言,一旦曾遭受频密且严重的身体折磨,很大机会患上创伤后压力症,导致受害人不断回想过去景象,甚至发恶梦;他又指患者亦会在过往经历中,对一些特定事物产生焦虑,举例指如阿西的个案,他看见木尺便想逃避,亦会勾划出过往记忆,引发焦虑情绪。他指患者可以药物控制,但同时须接受心理辅导,慢慢走出阴霾。

+1

过来人:狱中令人觉得“暴力可解决问题”

有受害人会发展成焦虑情绪,亦有人曾一度陷入迷思。阿水(化名)过去因贩毒而曾在壁屋惩教所服刑,在狱中约半年被连环施以“鸡翼”及“快车”,直言由入狱一刻,惊慌至出狱一刻,坦言当时在狱中会令人觉得“暴力可解决问题”,要以暴易暴,幸现时没有这个想法。

3年前曾囚于壁屋惩教所的阿迪(化名)更声称,曾见过极不人道的事,“有人肚痛,阿Sir唔畀佢去厕所,佢忍咗一个钟左右,最后失禁,阿sir闻到阵味,迫他当众食。”阿迪坦言该名在囚人士之后变得寡言,情绪极低落,甚至曾透露“谂过同阿sir揽住一齐死”。

黎定基分析指,惩教人员属社会中一份子,或令受害人衍生报复社会心理。(资料图片)

施袭者举动 或令受害人感暴力可解决问题

犯罪心理学家黎定基分析指,受害者或会在被袭过程中,从施袭的人员身上会衍生以暴易暴的心理,认为暴力可解决问题,而由于惩教人员属社会中的一份子,或因被他们袭击而衍生出报复社会的仇恨心理,导致心理不平衡的状况。不过黎定基强调,以暴易暴或报复社会的心理未必全源于在狱中的经历,有可能是因过去在家庭、社会的经历,因此不可一概而论。

而就有关受访者提及的控诉,惩教署回应指,为确保羁管环境稳妥、安全、人道、合适和健康,职员一向恪守法治,重视纪律,而法例规定惩教署人员对待在囚人士时,不得使用不需要武力,如遇有在囚人士危害自身或他人安全,亦不得使用超乎所需的武力,否则依法处理,故欢迎投诉人提供实质证据,让投诉调查组或其他执法部门作出调查,以正视听。

【“童囚呐喊”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