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囚犯在囚进修取得博士学位 今获颁证书 亲述源自母亲一句话

撰文: 林远航
出版:更新:

惩教署赤柱监狱今日(8日)举行证书颁发典礼,向过去一年报考本港各类课程及公开考试的38名在囚人士颁授证书。其中,自90年代入狱的阿俊(化名)经过24年寒窗苦读,在狱中由会考开始学习,到今年成功攻读都会大学教育博士,成为首位获本地大学颁授博士学位的在囚人士。

阿俊今日戴上博士帽后,透露在狱中学习的艰辛,又指他十多年前出席同类仪式,当时母亲表示“你咁大个仔我都系第一次揽你”,自此他用功读书,就是希望一期一会,每年都有机会给母亲一个拥抱。

“我想讲我得咗啦,我做到啦,原来我都做得到㗎”,在戴上博士帽后,阿俊(化名)兴奋地诉说心声。他透露,当初选择在狱中进修,是因为在入狱前,一直不觉得自己是邪恶的人,不解为何沦落至犯案入狱,希望透过学习找到答案。他在访问中未允透露因何罪入狱及刑期。

阿俊(中)在台上与母亲(右)相拥。(政府新闻处图片)

阿俊:我就系想每一年可以畀返个拥抱你(母亲)

学习本来就不是容易的道路,阿俊透露父母一直是他最大的支持者,又邀请他们上台,尽诉心声。

他提起刚入狱之时,母亲便曾对他表示“我唔准你走先过我”,他一直放在心中;他又提起大约十年前,出席同类仪式时曾抱了母亲一下,当时她高兴地表示“你咁大个仔我都系第一次揽你”。这句话之后成为他继续学习的动力,“我就系想每一年......都有一个机会可以畀返个拥抱你”,阿俊吐出这句话时,泣不成声。

问父亲“今日可唔可以成为你心中嘅骄傲” 父子落泪相拥

除了妈妈,父亲亦一直是阿俊的心结。阿俊引用了《单车》的歌词诉心声——“如孩儿能伏于爸爸的肩膀 谁要下车”,他指父亲一直很少称赞他,让他经常怀疑自己在父亲心中是否没用的人,故此他一直都十分努力读书,又哽咽问父亲说:“今日我呢个小小嘅成就,唔知可唔可以成为你心中嘅骄傲呢?”说到此时,两父子落泪相拥。

自90年代入狱的阿俊(化名)经过24年,到今年成功攻读博士,成为首位获本地大学颁授博士学位的在囚人士。(林远航摄)

入狱后由中学会考读起 攻读博士用8年 博士之路走了24年

为了与母亲的“一期一会”和得到父亲的肯定,阿俊背后付出努力,绝非旁人想像,一路走来竟经过24年。中四辍学的阿俊在1990年代入狱,在狱中考过2000年会考,读过心理学学士课程,到他再升一步完成硕士课程,已是2012年,而之后他尝试攻读博士,但中间多次未能通过公开遴选,到2016年才获录取,再花八年,才戴上这顶博士帽。

在监狱中,在囚人士要得到外来寄入物品往往都需要长时间,知识亦不例外。阿俊坦言在铁窗下读书“真系好难”,获得知识的效率与外界差天共地,比如在以往有电子辞典机的年代,不擅英语的他只能拿著厚厚的牛津字典逐字翻查,又比如狱中虽然有电脑室,但只能使用校方提供的教学材料,不可上网,当需要研究资料时,他只得向狱外的朋友或教授求助,请他们寄来一大叠资料,自己再从中慢慢寻找。来来回回所花费的时间,绝非少数,单单是博士论文,他便用了四年时间才完成。

阿俊(化名)说在铁窗下读书“真系好难”,要用牛津字典逐字翻查,博士论文用了四年时间才完成。(林远航摄)

狱中不时有人泼冷水“读嚟做咩” 论文探讨在囚人士学习动机及困难

不过,效率低下并非当中最难,阿俊指旁人的目光和话语、没有人理解,才是最苦。他说在狱中不时会有人泼冷水,“你都无前途、无希望,读嚟做咩”、“可以放监都唔知几耐”等说话,令他夜𨅬人静之时,亦会出现负面情绪和放弃念头。

24年磨一剑,到底这趟旅程阿俊学到甚么,或者可以从他博士论文的结论中窥探。阿俊的论文探讨在囚人士的学习动机以及困难,其中一个发现是,令在囚人士最有动力学习的方法,是令他们有“Be a better man”的心态。无独有偶,阿俊在仪式上便曾对父母说过“我生性啦,我懂事啦, 你哋唔使再担心我!”,相信“Be a better man”除了是学术上的发现,更多的是阿俊这24年游过无涯学海后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