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0宗致命工伤 建造业25人死 工联职安健协会批培训不足

撰文: 任葆颖
出版:更新:

工联职安健协会回顾2024年职安健情况,指全年至少发生30宗致命工业事故,其中11月更罕见地发生5宗死亡案例,当中建造业情况尤甚。协会认为,政府发牌制度存漏洞,部分企业通过成立新公司逃避停工处罚。香港建造业总工会亦批评,职安教育培训不足,相关人员为追求工期进度而忽视安全规定。

2024年6月24日,新油麻地公众货物装卸区一名男子于落货期间,突然一条6米长的水管堕下,被砸中头部昏迷不醒,送院抢救后不治。(资料图片/翁钰辉摄)

去年11月发生5宗死亡案例

工联职安健协会表示,2024年工业意外案例上半年数据已超越2023年同期,全年至少发生30宗致命工业事故,其中11月更罕见地发生5宗死亡案例。协会称,意外更加集中于建造业,截至12月,建造业共发生23宗致命事故,导致25名工友不幸丧生。

协会认为,地盘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劳工处的措施未能有效阻止意外。截至9月,虽然劳工处已完成逾5万次巡查,发出3,600份停工或改善通知书,并提起1,852项检控,然而情况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建造业总工会:职安教育培训不足 为追进度忽视安全规定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思杰指,工业事故根源在于安全管理“不到位”,以去年11月安达臣道地盘的严重高空投掷建筑废料为例,揭示相关人员为追求工期进度而忽视安全规定,亦可见职安教育培训不足。

周思杰认为,地盘安全管理需全员协作,各层级人员均需加强职安培训。再者,由于现有安全守则多为自愿性质,迫切希望政府将其转化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规,以产生有约束性和阻吓力。

工联职安健协会:发牌制度存漏 企业成立新公司避处罚

工联职安健协会副主席叶伟明则认为,当前政府发牌制度存漏洞,部分企业通过成立新公司逃避停工处罚。协会建议政府重审承建商发牌与招标制度,严格考察其安全记录、管理人员职安管理资质及有无违规记录;另建议香港借鉴英国CDM模式和内地“三同时”制度,于设计阶段即融入安全保障概念、明确责任与相应人员,确保事故责任可追溯。

工联职安健协会回顾2024年职安健情况,指全年至少发生30宗致命工业事故,当中建造业情况尤甚。(工联会提供)

餐饮服务业意外数目 与建造业持平

除建造业外,其他行业的职安健环境同样堪忧。据劳工处资料,截至2024年9月,餐饮服务业意外数(1,469宗)几乎与建造业(1,443宗)持平,整体致命工业意外的个案增至11宗。

协会又发现,去年职业意外死亡案例中,近四分之三为猝死,主要涉及心脑血管疾病。协会认为,有关部门往往归咎于死者生前习惯,鲜有研究探讨这些疾病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如长时间工作等因素。

工联职安健协会顾问及立法会议员郭伟强指,目前政府对职业意外伤亡的工友提供的资源及服务不够,对因工伤亡的人士及家属缺乏有效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