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社会创新挑战赛 李成璧中学夺冠 RFID技术提供资讯助视障者

撰文: 董素琛
出版:更新:

港铁“’Train’ 出光辉每一程2.0”计划,透过一系列课程及工作坊,启导中学生思考未来,展开生涯规划。今届参与的学生可在计划完成后,自由决定是否与同一学校师生组队参与社会创新挑战赛,赢得首8强的队伍可获赞助,免费前往澳大利亚或北京参加游学团。今届共有35间学校、超过1000名学生参加计划;当中有110支队伍,超过400人参与比赛。

夺得今届社会创新挑战赛冠军的学生,是来自保良局李成璧中学的4位中五同学,其中一位得奖学生柯美而(Iris)表示她本身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面对好多观众会好怯场,手会震”;但参与计划的过程、让她不断练习介绍创意方案,从而提升自信。

主题“未来.共融. 成就” 助视障者乘巴士知悉行车路线

今届社会创新挑战赛由4位来自保良局李成璧中学的中五同学夺得。她们就伤健共融议题提出解决方案,利用NFC及无线射频辨识装置技术(RFID),在巴士上安装感应器,透过声响提醒视障人士,让他们知道行车路线等资讯。她们期望能透过此方案,解决视障人士乘搭巴士出行时遇到的困难。

柯美而(Iris)认为此计划有助她提升自信。(董素琛摄)

柯美而:曾蒙眼体验视障人士乘巴士困难 计划助提升个人自信

得奖学生柯美而指,曾在学校参与体验视障人士日常生活的活动,蒙着双眼经历视障人士坐巴士的过程,发现他们不清楚行驶路线。她说,因已受到启发,希望帮助视障人士解决出行困难。

柯美而在学校选修经济、化学及生物科,她认为中三经济课所学到的设计思维及步骤能应用在参与此计划中。她忆述,在参与计划前缺乏自信,“面对好多观众会好怯场,手会震”;但在参与计划后,经多番练习、介绍不同创意方案,再在比赛时面对一班观众及评审,她感到自信有所提升。

她表示,在澳大利亚的交流团中,到访过当地铁路站,见识过该处的无障碍设施及服务,遂认为落实此类措施需考虑众多因素,如乘客的习惯等。

另一位得奖学生郑钦琳(Crystal )则因为学校鼓励而参与此计划。她认为,港铁提供的课程与AI应用及创业有关,而作为接下来要面对文凭试的中五学生,有助思考未来路向。她指,在澳大利亚游学期间,参观了当地的铁路站及隧道,认为当地的环保意识高;她又到访过当地的文化艺术中心,认为游学团让她获益良多,加深她对不同文化的认识。

110队参与社会创新挑战赛 8队获奖分别到澳大利亚或北京游学

“’Train’ 出光辉每一程2.0”计划以中学生为对象,本年度的主题为“未来.共融.成就”。计划透过一系列课程及工作坊,启导学生思考未来,展开生涯规划。第一阶段课程及工作坊由港铁不同业务代表、大学导师及非牟利机构负责教学,有兴趣参与同学需经学校报名。在完成第一阶段后,参与者可自由选择是否报名参与社会创新挑战赛,深入探讨不同社会共融议题,以创新提案解决相关问题。有意参赛的同学需以小组形式报名参赛,与同一学校学生组成4人队伍,再由一名老师担任顾问导师。

港铁首次赞助计划得奖者参加免费游学团,成功赢取冠、亚及季军的队伍能获港铁公司资助,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游学团;而赢得第4至第8名的队伍,可获赞助免费到北京参加游学团;今届共有35间学校、超过1000名学生参与计划;当中有110支队伍,超过400人参与比赛。

港铁自2009年起推行此计划,当时参与名额只有100至200个,并只会在暑假期间举办;时至今日,计划的参与名额已增至超过1000个,计划总时长亦延至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