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沙士新冠将退休 传染病中心掌舵人曾德贤:不会是最后冠状疫情
医院管理局传染病中心医务总监曾德贤明年退休,他是香港少数面对沙士(SARS)及新冠肺炎两大疫症的传染病科医生。比面这两大“战疫”,香港的医疗软硬件在这十多年里的发展均有大进步,因此面对的难题亦稍有不同。沙士及新冠肺炎都是人类感染了来自𫗦乳类动物的冠状病毒,他引用港大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说法,这次新冠肺炎不会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感染的冠状病毒,特别当是人与动物的接触以及人口流动愈发频繁,都会将特定地方发生的传染病带至其他地方。
回望多年从医生涯,曾德贤亦感叹传染病科医生人数稀少、而且需要对工作有热情才能坚持下去,希望有更多新血会加入。
首批接受传染病专科医生培训 完成实习次年迎战沙士
曾德贤将于2025年2月退休,他于本年中获得医院管理局2024年度杰出员工奖项。他是香港首批接受传染病专科医生培训的医生,于2002年完成实习后,紧接2003年便成为内科医生上场应付沙士。玛嘉烈医院在2003年3月29日成为指定医院,接收约600多位沙士确诊病人,“当时唔少同事系直接喊,好忧虑。”
面对沙士以及新冠肺炎两个社区性爆发的大型传染病,曾德贤认为两个时期的防护措施以及硬件都有所不同。软件方面,新冠肺炎流行的时候,大众对传染病的意识有所提升,而传染病中心亦要为员工每18个月重温感染控制培训课程。硬件方面,2007年政府成立玛嘉烈传染病中心,提供比国际标准更优秀的独立隔离病室以及108个隔离病床,而医管局辖下的隔离设施亦有逾1,400张隔离病床。
Dirty team改名Wet team 组员都是“勇敢落水嘅人”
在新冠肺炎肺炎爆发初期,传染病中心接收一批分别由武汉归港以及在港感染的病人,透过临床诊断累积治疗、控制感染等经验,并与不同部门的同事交流心得。曾德贤表示,对不少同事自愿加入“Wet team”十分感恩,组名在沙士时期原叫“Dirty team”,但他认为前线工作不污秽,“Wet team”意思为“勇敢落水嘅人”,因而将组名更改。
曾德贤亦表示,现今香港对保护前线医疗员工的措施与沙士时期比亦大有进步,医生的知识以及所获得实习机会亦更为丰富。新冠流行亦使医护人员在沟通方式上有所改变,如透过WhatsApp以及社交媒体群组交流,无论对外或对内沟通,均方便许多。他在疫情期间,每几天便举办一个员工论坛,与同事分享全世界处理病毒的最新情况,令员工拥有足够资讯,从而感到安心。
此外,由于新冠疫情初起尚未有治疗药物,传染病中心与有丰富对治传染病经验的教授进行交流经验、亦透过以往经验选用可用药物尝试进行治疗。曾德贤指,中心于后期与全世界联系,亦参与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研发过程,更发表逾100项学术成果。他认为传染病科医生的学习与别人不同,“You don't learn to walk by following rules. You learn by doing and by falling over”(从失败中学习,非从规则学习)。
沙士一代同侪不在身旁 面对新冠最担心新一代会否感到害怕
经历两大疫症,经验老练的曾德贤,面对沙士时只是一名“新仔”,曾有一个月不归家住医院,为的就是害怕感染家人,当年的玛嘉烈医院医院有逾60位医护人员感染沙士,幸好无人死亡。他表示,自己当时也是“心口有个勇字”。
曾德贤指在新冠疫情初期的时候,担心传染病中心的同事,因为他们大多是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沙士洗礼;而旧战友不是退休便是一早转至私营机构工作,只有自己有面对大型传染病的经验,因此亦忧虑同事会不会对此感到害怕。他记得当时有同事分别对他说——“其实拣得呢科都叫预咗有啲咁嘅情况,都做好准备啦”、“我哋做传染病科医生,其实都未试过一齐去打一场咁大嘅战役,呢个都系一个好难得嘅机会” ,因此他亦放下心头大石。
新冠疫情期间,医护罢工闹得沸沸扬扬,曾德贤对此则表示,当时政府选择封关与否并非传染病中心最大的考虑,该优先思考的是如何治好病人,自己当年亦担心会否有同事萌生参与罢工想法,但感恩中心同事接受充足训练以及内部沟通良好,因此传染病中心没有多少同事参与。
认为现时医疗设施已能针对小、中型社区爆发传染病
至于是否需要兴建第二家传染病中心,曾德贤表示通行做法是从现有的医疗设施再加建隔离设施,因为治疗过程需要各部门配合,如治疗患上新冠肺炎的孕妇便要与妇科专科医生合作。现有的医院虽没有传染病中心,但医院亦有设隔离设施,足够处理中型社区爆发传染病。他认为如果香港再爆发大型传染病,需要建立社区隔离设施,如将运动场改建,成为可协助收治病人的地方。他认为现今的设施已能针对小、中型的社区爆发传染病。
曾德贤表示,医管局医护人员的整体流失数字,去年起开始有回落迹象,而护士的流失率从双位数回落到单位数字,其中传染病科医生近几年来没有离职。他又指,除了新冠肺炎爆发时期,传染病中心的病床占用率永不会去到100%,因为病人入住先按性别作分,而患上不同传染病的病人亦不可同居一室,避免交叉感染。
曾德贤指,现今传染病中心的病床占用率大概80%至90%,病床数量当然愈多愈好,但接收病人愈多,中心需要的人士亦愈多,因此中心亦需要对此作衡量。
呼吁大众尽可能接种传染病疫苗
有关新冠肺炎会否卷土重来的问题,曾德贤引港大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说法,指新冠不会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感染的冠状病毒,特别当是人与动物的接触以及人口流动愈发频繁,都会将特定地方发生的传染病带至其他地方。随着人年龄趋大,免疫力亦会下降,香港2050年将成全球人口老化最严重的地区,他呼吁大众尽可能接种传染病疫苗,尤其最近流感将至。
曾德贤回忆从医多年,传染病中心处理不少个案,如禽流感、猪流感、登革热登、疟疾等药,中心员工有充足的传染病处理经验,特别在新冠肺炎爆发期间,中心需要处理新冠疫情以外的各类传染病。他指医管局的传染病科专科医生人数向来稀少、只有40个左右,希望有更多新血加入。
从心境而言,经历过高低,终会有感到失望的时候,但曾德贤坚信“半杯水”(BCG,分别为Bless others(祝福他人)、Contentment( 满足)及Gratitude (感恩))的概念,不要常关注自身所缺乏的事物,而是注视自身拥有的事物,这样才能保持行医的热情,要不然会感到十分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