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维修技工短缺盼输入外劳 飞机维修业:再加航班未必能应付

撰文: 何瑞芬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报告指本港未来缺18万人才,包括6万名技术人员,提出新计划输入1万名技术人员。运输维修业多个代表今(7日)举行联合记者会,指不论航空、航运还是汽车维修人手均告急,大部分维修工年龄已超过50至60岁,惟较少年轻人入行,流失率也高,认为必须适度输入外劳缓解压力。

有飞机维修业代表指,目前机场航班数只是疫情前80%,相信三跑系统启用后将比原来更多航班,但现时维修人手已十分紧绌,再增航班绝对应付不到,倘无足够人手,部分航班或不能飞香港;而早前航空业输入外劳计划多为内地劳工,英语水平无法达到工作需求。

另有修船业代表指过去招聘层有年轻人有意入行,却被家长阻止,希望政府增加工科培训,扭转家长既有印象。

立法会航运交通界议员易志明联同够个海陆空维修业界见记者,指缺乏人才加入,大部分技术维修人员已年届退休之年,却缺乏新血加入,即使有年轻人加入,亦很快辞职,流失量极高。

航空方面,香港航机服务营运商协会代表刘敏仪称,其协会22间公司成员中,共有1.8万名员工,较疫情前2.4万人少,预计未来五年会有超过6000个职位空缺。

三跑系统11月28日启用,泛亚太平洋航空服务有限公司代表莫剑棠指,目前机场航班数量只恢复到疫情前八成,相信未来三跑启用后会有更多航班及航空公司来港,“而家人手系紧绌,系掹掹紧,暂时应付到,但航班要增加飞机又增加,就绝对应付唔到。”他更称若人手缺乏,为保障飞机安全,或会拒绝部份航班来港,对香港经济有影响。

飞机维修员英文水平须达国际标准 冀扩展输入东南亚外劳

莫补充,虽然政府早前推出航空业人才输入计划,涵盖飞机维修人员,但计划主要针对内地人,而工作内容包括要阅读英文技术手册、用英文与机师及空勤人员沟通等,该批外劳英文水平未达到国际标准,故帮助有限,认为政府须正视有关问题。

海运、修船方面,港九电船拖轮商会代表张国伟称,业内大部份维修技术人员已达65岁退休年龄,有不少已做到超过70岁,入行20年、又能留守行业的人员只有10%,若人手不足,未来有机会“冇渡轮”搭。他又提到,过去在招聘会上,虽然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入行,但遭到家长阻止,“觉得工作环境冇冷气、觉得污糟,唔同写字楼”。他认为近年政府教育已完全摒弃工科,工科学校不复存在,冀可多推行工科,改变家长对技术行业的既有印象。

汽车维修员逾9600人 以80多万领牌车计 料一人应付80辆

至于汽车维修方面,香港汽车修理同业商会代表廖强称,现时汽车维修人员只有9,668人,较去年同期少600人,惟目前领牌车已增80多万架,即1人要应付80架车。公共巴士同业联会代表叶崇坚亦指因人手不足,一架旅游巴士过往普遍每三个月维修一次,现时也要拖延至半年一次。

易志明则表示,海陆空维修业均缺人,虽然很想请本地人,但就现时人口结构、出生率等,技术型员工人才缺失难以得到解决,故须输入外劳。他以机场为例,疫情前有7万多名员工,目前只有5.3万,有2万人缺失,“睇唔到香港未来10年8年会多几万人,必须输入外劳”,他建议外劳来源地由主要是内地,扩至东南亚地区,补足语言问题。

易又指,现时外劳计划只签24个月合约,合约期满后不知道能否续约或回聘,对行业营运造成影响,希望可改善计划。他又说输入外劳会对本地人员薪酬造成影响,不过主要是现时员工超时工作严重,相信外劳改善人手短缺后,本地人员可减少加班,能得到较充足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