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全城“裸买”自备容器购物 向包装说不

撰文: 张雅婷
出版:更新:

购物,每个人都会,但每选购一件货品,可有想过产品包装其实也是垃圾。过往有商户曾发起以“自由斟”形式售卖枧液,但环保人士郑敏华说竟然有人到即场到便利店买一枝水,匆匆喝掉再用水樽盛载枧液,她不忍见到这样的浪费无日无之,遂发起“裸买”行动,鼓励巿民购买无包装的货品,并自携容器购物,寄望社会达致“只买货品、不买包装”局面。

郑敏华(左一)和她的工作伙伴发起“裸买”,呼吁市民自备容器购物。(张雅婷摄)

不少市民都会自备购物袋,但对于“裸买”发起人郑敏华而言,并不足够。郑敏华留意到,每逢到超市购物时,产品总会附带不必要包装,以购买沐浴露为例,只有瓶内的液体有用,胶瓶是不必要的包装,即垃圾。郑敏华自此弃用沐浴露和洗头水,只用一块肥皂清洁身体。

盼以消费者力量改变生产者

自己先改变生活习惯,再感染他人。郑敏华与工作伙伴与上月发起“裸买”,呼吁市民购买无包装的货品。有人或会问,货品包装由生产者提供,为何要消费者改变?郑敏华就指,消费者可改变生产者。“我们重点想从消费者出发,带动社会气氛。如果每个消费者都觉得不需要(包装),生产者就会一步一步去考虑减少包装。生产者有责任,但消费者都有。”

参与“裸买”的商店会在店内贴上此标志。(“裸买”Facebook)
自备保温壶轻易易举,但总有人贪方便而不愿做。(张雅婷摄)

“裸买”呼吁消费者购物时自备容器盛载货品,例如杯、食物盒、购物篮和购物袋。不过,郑认为有难度,她解释,现今一代香港人自小生活习惯方便,胶袋征费未落实时不会带袋,更逞论自备其他容皿购物。

记得有商户以“自由斟”形式售卖枧液,购物条件是消费者需自备容器。不过,到店人士大多都未有准备,甚至有人到即场到便利店买一枝水,然后匆匆喝掉,再用水樽盛载枧液,反映市民未习惯自备容器。郑敏华估计,香港只有少于一半的市民有此环保意识,但她没有因此灰心:“我们想一成变两成、两成变三成,只要有人肯做,就会改变。”

过百间商户参与“裸买”

除呼吁消费者改变生活习惯,“裸买”团队亦向商户入手。团队先于中西区邀请商户参与,接受顾客自备食物盒、杯和购物袋,暂时有过百间商户参与,包括食肆、咖啡店、杂货店等等。郑敏华忆述,游说商户参加计划过程并不顺利,成功率只有一半,但庆幸经过沟通,食肆都表示,若顾客主动带餐盒,不会拒绝。

位于上环的“有运烧味饭店”是“裸买店”,负责人蓝先生表示,环保成为潮流,近年亦偶尔有街坊自备餐盒,即使饭店师傅年纪较大,但都乐于配合。(张雅婷摄)

“裸买”将于本月29日举办社区导赏团,让市民体验“裸买”。郑敏华盼望,日后在全港18区,每区都有100间商户支持“裸买”,改变社会风气。

社区文化导赏 × 裸买试食团之【寻味西营盘】 日期:2017年7月29日(六)集合:西营盘西边街36A(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下午3时集合名额:15人收费:HKD100(包括两款小食及豆浆,请自备非即弃餐具、餐盒及杯)报名:可留意“裸买SHOP NAKED”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