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片场重建拟拆二级历史建筑 学者忧留壳不留神
拥有逾半世纪历史的清水湾邵氏片场,曾是全球最大的私营影城,生产过无数载誉海外的电影。不过昔日影城即将走进历史一页,业主复星国际今日(14日)向城规会提交经修订的重建方案,表明有意保育地标行政大楼,以及两面录影厂的外墙和宿舍楼群。但有建筑学者忧虑,保育细节如果无全盘考虑,保育会失去其意义,“如果冇咗个神,得返个壳同空间嘅话,其实个意义唔系好大。”
邵氏片场有23幢建筑物,包括录影厂、制片部,以及历史建筑被评为二级的4号宿舍及2号前宿舍等,业主多年来有意将现址重建成住宅,前年古咨会将整体评为一级历史建筑后,申请一度撤回。
业主今日提出修订方案,保育3座宿舍以及1号录影厂的2面外墙,已故邵逸夫爵士昔日办公室、片场地标行政大楼亦获原址保留,改装成包括文物展示场地的商业设施。
港大建筑学院建筑保育学部主任李浩然博士表示,邵氏片场曾在电影产业叱咤一时,见证著香港电影制作的光辉历史,影响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甚至名扬国际,如荷里活著名导演昆顿塔伦天奴(Quentin Tarantino)亦深受其影响,充份反映其保育价值。
不过,相比起成为文物展示的场地,他认为与电影发展等用途挂勾更理想,“博物馆或展览咁求求其其(保育),反而愈保愈衰,影响市民对保育嘅认识。”
拟未能保留的建筑物
15年整体获评级 重建后损完整性
占地60多万平方呎的邵氏片场,集制作、居住及商业于一身,实现电影产业的一条龙制作,若城规会通过重建计划,片场内的录影厂、服装间,甚至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的前2号宿舍也难避清拆命运,影城未来将变得支离破碎。
香港大学建筑系建筑保育学部讲师余家声指出,重建对于建筑群的完整性有影响:“因为每幢建筑物都有个别特色,行政、拍戏……由唔同功能组成一个邵氏片场。”惟除法定古迹以外,获评级的私人历史建筑未受法例保护,政府只能尽力游说业主保存下来。
他形容行政大楼得以保留是“好过无”,不过保育的细节亦相当重要。他引用湾仔街市作例子,最终只能保存街市外壳,建筑物内的旧有空间、采光等设计已荡然无存:“如果冇咗个神,得返个壳同空间嘅话,其实个意义唔系好大。”
计划保留的建筑物
古咨会:希望业主尽量保育
古咨会主席林筱鲁回复指,2015年古咨会通过将邵氏片场建筑群列为一级历史建筑,是考虑及片厂、行政大楼、宿舍等建筑物反映整个电影制作的流程,故欢迎业主愿意保留部分建筑物。
至于重建计划会否破坏片场整体的历史价值,他就认为是在所难免,“预期呢样嘢系会发生,纯保育嚟讲更系唔理想,但现实我哋只能希望业主得到回报之余,喺保育工作中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