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心悦缝针事故︱专家4建议包括加强培训 陈颖欣促订清晰指引

撰文: 江丽盈
出版:更新:

5岁女童心悦往仁济医院在急症室缝针时突然心脏停顿,至今仍未知成因,医管局本月就事件会见传媒称已邀请急症及儿科专家检视不同照顾儿童指引并提出建议。医管局今日(26日)在最新一期《风险通报》称,专家就提升儿童病人临床医疗程序安全提出的四项建议,包括加强儿童病人及家属沟通、加强监察病人临床指标、适当临床个案会考虑麻醉及镇静治疗、及加强员工培训。

协助女童家属的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陈颖欣表示,有关建议未就儿童若在缝针过程中挣扎时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法,她认为医管局应对医护及病房助理等会涉及临床医疗行为的人员作更清晰指引,例如固定病人头部时按压的力度、方向等。

医管局今年7月再就仁济医院缝针事件见传媒,并多次向病人及家属致歉。(卢翊铭摄)

心悦最新情况危殆有肺炎 略有水肿

现时5岁的女童心悦今年5月在家跌倒,送往仁济医院在急症室缝针时突然心脏停顿,成因未明。据知,心悦情况仍危殆,有肺炎情况,仍有水肿。

就今次事故,医管局7月再会见传媒,行政总裁高拔升多次就事件致歉,称基因检查阴性、暂未发现心悦有任何疾病引起今次事件。他当时指,已邀请急症及儿科专家检视不同照顾儿童指引,初步提三大建议,包括加强儿童病人及家属沟通、加强监察病人临床指标及适当临床个案会考虑麻醉及镇静治疗等。

黎先生指女儿送院时头骨无事、头也无水肿。(受访者提供)

医管局今日发布最新一期《风险通报》,提及专家就提升儿童病人临床医疗程序的安全提出四项建议,包括:

1/当进行临床医疗程序时,团队需要向病人及其家长解释程序,并征求父母同意,包括就可能需要暂时固定儿童的四肢或身体征求同意。
2/如需临床固定,要避开病人气道阻塞或限制其胸廓移动。在一般情况下,为病人提供讯息、鼓励、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进行镇痛及镇静。要经常检查孩子头部位置及呼吸情况。孩子绝不应无人看管,也需要预防病人跌倒。
3/应提醒员工注意潜在并发症,要加强病患监测临床程序,采取镇静治疗期间更要密切监测
4/加强员工培训,如透过训练培训员或使用电子学习模组

医管局今日发布最新一期《风险通报》,提及专家就提升儿童病人临床医疗程序的安全提出四项建议。(《风险通报》截图)
一直跟进心悦事件的立法会议员陈颖欣在同日回应指,对仁济至今未交代内部调查及提出具体改善缝针指引感到失望。图左为女童心悦的父亲。(工联会陈颖欣议员办事处提供)

陈颖欣引述仁济缝针事故女童的家属指,相信四项建议是因应心悦个案的情况作出建议改善措施。

陈颖欣对院方未公开交代内部调查进展感失望

陈指,医管局应对医护及病房助理等会涉及临床医疗行为的人员,作出更清晰的指引,例如固定病人头部时按压的力度、方向等,又指建议未就儿童若在缝针过程中挣扎时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法,认为医管局亦应定期适时检讨成效,并按需要再作进一步改善。

陈颖欣表示,对于仁济医院至今未就心悦缝针事故公开交代内部调查进展感失望,但认为专家建议“始终有好过无”,期望可尽量避免任何不幸事件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