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指逾10%青少年曾受网络欺凌 改图耻笑趋增

撰文: 曾向铨
出版:更新:

网络世界成为生活一部分,亦令青少年之间的欺凌由校园扩展至网络。有调查发现,逾一成中小学生曾被人“改图”耻笑,调查也显示部分遭欺凌的青少年会直接反击,或找朋友联手抗衡,形成恶性循环。有学者指,长期被欺凌者仇恨会愈趋严重,同理心会愈来愈弱,最终也成为欺凌者。

网上文化普及,可能令网上欺凌情况增加。(资料图片)

复和综合服务中心与城市大学于去年中以问卷访问3000名中小学生,结果发现超过10%受访者在过去一个月被人网络欺凌,最常见的是被人“改图”耻笑及羞辱(相片被移花接木以达羞辱或耻笑效果),达12.7%,其次为被人恶意中伤或无中生有地散播谣言,有12.1%。

中心比较去年及2012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受访学生网络欺凌别人及遭受网络欺凌,都有上升趋势,如被“改图”耻笑的比率升了约10个百分点,至17.6%。

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成荣称,网络欺凌匿名、传播速度快,而且不能收回欺凌,与传统欺凌有别。(曾向铨摄)

城大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成荣认为,香港网络欺凌对比起澳门、台湾、中国,情况不属于严重,“但愈来愈令人担心”。就调查显示约四分一人受访学生遭欺凌后,会自己直接反击或找朋友帮手抗衡,造成恶性循环,黄指若学生长期被欺凌,一方面同理心会削弱,对其他人的感受视而不见,另一方面仇恨心会增强,报复随之而来,容易反成欺凌者。

另外,现时网络流行图片或影片“恶搞”,黄认为该类欺凌玩笑性质较重,未必被人当真,相反谣言、中伤等言论欺凌流传快、难澄清,伤害或会更大。

该调查又发现,近45%受访学生有较严重抑郁症状,如失眠或对前途感到绝望,而且症状与上网习惯、网络欺凌等有正面相关性。宣道会陈元喜小学校长杨润玲称,一般学校未必常有社工驻校,如学生出现症状,多靠家长向学校反映,她希望政府增加教育心理学家帮助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