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病人的“情”书
工业化让人类得以将冗赘繁复的工作交给机器去完成;人工智能(AI)的出现,则让我们在挥动指尖之间,即可搜出海量的资料,或秒速成文兼制图;亦让“学富五车”、“七步成诗”的传统价值成疑。
为人父母者,笔者经常在思考,未来世代的关键能力是什么?哈佛大学变革领导中心主持人Tony Wagner指出,未来人才须具备四项核心技能: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沟通协调(Communication)、通力合作(Collaboration)及解决问题的创意(Creative Problem-Solving)。麻州理工学院名师David Nino则提出,学习能力、面对失败的能力乃成功领导不可或缺的特质。
撰文:新界东医院联网总监及威尔斯亲王医院行政总监钟健礼医生
上周举行的“2024医院管理局研讨大会”,颁发年度杰出员工、优秀青年、团队等大奖,是员工们的头等大事。今年来自新界东医院的得奖同事不约而同具备上述的特质,新鲜出炉的杰出员工 ─ 威尔斯亲王医院(威院)内科及药物治疗系病房经理马楚芹,展现了南丁格尔的创新精神,协助医院开拓新的肝炎服务,作为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桥梁,成为首位提供乙肝孕妇服务的护士。
另一位杰出员工得主是威院急症科二级病人服务助理常加生,他即使身处于繁忙的急症室,仍时刻未忘关顾病人,嘘寒问暖,保持良好的沟通,他六次获颁最受欢迎/优异病人服务助理,同时“带新人”也有口皆碑,协助培训超过40名新入职同事。加生透露“多关心、多沟通、多帮忙”,就是赢得人心的独门秘方。
医院需要精良硬件,惟万剑归宗,人依旧是关键所在。想像一下,也许有一天机械人医生能够精确预测病人剩余的寿命,并全盘告知,但极可能淋熄病人的求生意志。而一位人性化的专业医生,则会权衡轻重,会握著病人的手鼓励道:“医生一定会陪伴你走下去。”
医者仁心,并非纯粹医病,更多的是医人、医心。最近从不同渠道收到病人亲手撰写的书信,不约而同都是赞赏医护人员,在提笔千斤重的今时今日,字字句句看来格外铿锵。在威院内科病房留院七天的叶哥(化名)来函致谢:“各位医护从早到晚都不辞劳苦为市民服务,更不厌其烦地向年迈的病患讲解他们的病况……约十位医护人员用了近4小时悉心为邻床的长者护理,直至晚上七时多才分批轮流食晚饭……我会尊称该病房为“仁心病房”。”另一封信亦力赞威院内科病房的叶医生及黄医生,提供专业、贴心的治疗服务,让病人重燃希望。
病人的飞鸽“情”书纷至沓来。许多人忧心AI会取代不少工种包括医生,但笔者相信,好的医者拥有精进医术的同时,必定人文价值并举,理解人性、以人为本,这些都是机械人难以做到的“偷心”秘诀。
《香港01》“01医务所”与医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园游。杏林》。
“杏林”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后世以“杏林”称颂医护,数位来自医管局的杏林中人带领看倌园游杏林大观园,透过文字细数杏林人、杏林事,分享个中点滴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