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8次极地考察科学家:难忘疫下考察 冀港科研人员参与

撰文: 邓宇诗
出版:更新:

内地第一艘首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周一(8日)起访港五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中国极地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参加过8次南北极考察的罗光富到中大分享考察体验,最难忘2021年新冠疫情时,克服各种困难到南极给组员补给物资,亦因此收集到当时南极的数据,令连续观察数据没有因疫情而断掉。

+4

疫下进行南极考察 只有一次补给机会

参与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科学家罗光富今日(10日)到中文大学出席讲座,与中大学生分享在南北极考察的经验。

罗光富说,2021年疫情时不确定能否进行南极考察,但当时约有20位队员在考察站入面长期驻守,他们的物资并不足够他们再使用一年,“收到任务,克服困难也要给这两个考察站约20位队员补给。”最终100多位研究员在只有一次补给机会下完成任务。他提到,正因为当时坚持进行南极考察,令连续观察数据没有因此而断掉。

感到中国极地科考实力正不断提升

参与南北极考察工作十年,罗光富表示,其中感到十分重要时刻是“雪龙2”号启航,以及科学家使用数据得出南极冰盖大约起源于约3,400万年前。他指,参与南北极考察工作十年,令他感受到中国极地科考实力正不断提升,未来亦会继续进行极地研究。

他指船上除了有海洋研究员外,亦有气象预报员、工程师、飞行员、医生等,甚至厨师,期望未来会在船上看见香港人的面孔。罗光富表示,除了港人直接参与外,未来亦期望把不同样本送香港实验室进行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气候变化博物馆MoCC学人钟芯豫去年亦跟随非牟利组织到南极进行考察,她分享说,当时进行南极考察的队员来自不同专业,有画家、音乐家等,可见并非科学家才可到南极进行考察,对气候变化议题有关心人士可以使用不同媒介向世界传达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