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征费|已试行一天 施丽珊称三无大厦居民不了解 倡宣传协调
垃圾征费先行先试计划于昨日(1日)开展,不少市民都关注实际执行问题,社区组织协会副主任施丽珊就今早(2日)在港台表示,曾向计划中两栋深水埗“三无大厦”住户了解,发现有居民仍未了解详情,建议政府试行前应向住户协调。
▼4月1日 深水埗“三无大厦”试行垃圾征费▼
施丽珊于港台《千禧年代》指,她曾与深水埗两栋参与先行计划的“三无大厦”居民了解,得知政府有派人上门派袋,惟有部分人因不在家而未有领取,他们若要领取,就要到石硖尾,变相有住户认为不方便而不主动前来领取,打算等政府下次上门再派。
她续指,原以为当局前事曾与住户协商,“但依家似乎就唔系”;她又提到,大厦虽有张贴试行计划海报,但就“无讲点做、要做啲乜”,建议政府要观察三无大厦住户的垃圾袋用量、弃置大型垃圾时的困难,并与住户了解需要,否则住户“唔知点做,掉去边都唔知”。
她又提到,即使有清洁工,但相信情况与三无大厦类似,有集体清洁时,又会衍生住户是否个别使用垃圾袋,抑或使用大垃圾袋,再均分垃圾费的问题。
厨余机、绿在区区回收站不足
针对有人或为省钱,选择储存数天垃圾再弃置,施丽珊就认为一般家庭以厨余、小型垃圾为主,垃圾袋已可应付;惟她指现时问题是厨余机、绿在区区回收站不足,希望政府可改善相关配套以及延长服务时间。
另外,政府亦应允许“一袋多用”,让商店派发胶袋时以指定垃圾袋替代,大型垃圾则可设上门或楼下回收服务,以释除三无大厦住户的忧虑。
▼4月1日 大埔新达广场为其中一个试行垃圾征费地点▼
颜汶羽:安老院舍难减医疗用量 靠厨余减最多垃圾
另一个参与试行计划的地点是屯门一间安老院,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颜汶羽在同一节目指,试行前有到院舍了解准备工作,院舍就按原本每月垃圾袋用量,向环保署领取1,000个等同原有35至75公升垃圾桶容量的胶袋、以及垃圾标签;院内亦有张贴海报,设置三色回收桶、厨余桶等,院舍亦向他表示,厨余应是最能减少的垃圾,但一些医疗用品如口罩、尿片、甚至纸巾等就难以减少。
颜汶羽又提到,两层高的院舍,目前有划分区域放置垃圾,并分早午晚3次派员工推垃圾到垃圾站或绿在区区回收站。
他称,由于垃圾站与院舍距离较近,故可以做到一般垃圾、厨余弃置;但回收站路程可能要20至30分钟左右,回收量低的情况下,院舍选择另觅空间储存,配合好时间才会到回收站。
被问到坊间有声音要求院舍或应豁免,颜汶羽就回应指,院舍可尽力做好回收,将成本减到最低。他续表示,住院长者应享有部份津贴,“但你话完全豁免,又唔系好同意”,因会违反征费“用者自付”的立意。
酒楼经理:装7成须绑口 否则不符弃置规格
试行计划的酒家新光宴会厅经理陈凤仪就指,已分别获派40个240公升与20个660公升垃圾袋,惟每日平均要用两个660、240胶袋,故目前预计只能使用一个星期多。
她特别提到,一般而言660公升胶袋绝对足够使用,但240公升胶袋就“差少少”,每次只能装满7成左右就要绑口,否则装太满就无法绑口、甚至胶袋会因垃圾太重而出现坠下情况,不符弃置规格。
她又指,依照目前用量,预计日后正式收费后,一个月会多增6000元成本购置垃圾袋;惟暂时不考虑将成本转稼予消费者,因“依家经济唔系好好,(市民)觉得贵更加唔嚟,令生意更加难做”。
而就著胶袋负重、形状问题,她就指会再向环保署反映,希望当局再改良胶袋设计。
▼1月26日 垃圾征费指定袋开卖▼
九龙城区议员吴宝强则指,试行的九龙城成龙居街坊都有收到政府派发的15公升指定袋。他又指,住户虽未实际与物管公司协调,但整体支持计划,惟希望可增加区内回收点。有住户就向他反映,希望流动厨余回收服务可以延长,因为各个家庭煮、食时间不一,定在晚上9时半完结太匆忙,“未食完就要落街放厨余”,否则就要多走7、8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