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祸港】14农场染重金属 元朗农夫被迫休耕
“粒粒皆锌苦?”近日有电子回收商商会高调反对政府要求回收场登记牌照,声称回收业对附近环境并无污染。然而,攸潭尾有农田近年被渔护署多次验出泥土及蔬菜含锌,怀疑是被上游的电子废料回收场污染,农夫因此被迫休耕。原来最近一年,渔护署已发现有14个农场的泥土样本的重金属“砷”、“铜”或“锌”含量超出外国相关标准。但根据现行规定,署方未有测试蔬菜样本的“锌”含量。有立法会议员促请政府尽快全面调查电子回收场对本地农业及蔬菜的影响。
“汗滴禾下土”是元朗农夫周贵贤的三代共同回忆。“我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耕田,而且我很热爱种植。”三代务农的他,家族植根于元朗攸潭尾的一片农地及池塘,闲日会有游人特地驾车到农场买他的农作物。然而,昔日良田,今日野草丛生。
河流连接回收场 怀疑遭污染
去年中,周参加“有机耕作支援服务计划”,之后渔护署辖下的大龙实验农场(大龙农场)到周的农场检查,发现周其中一块约千多呎的农田泥土锌含量超标。大龙农场建议周休耕排毒,并于农田多放有机肥料,周一一照做。然而,至今年2月周的农田又再被检测到锌,之后数次检测仍然含锌,良田只得一直荒废。
周对此不解,指农田由家族持有数十年,从未有污染纪录,怀疑验出重金属,与附近开设了一间电子废料回收场有关,“我们见到(电子回收场)内有烂电视机,一袋袋手机状电子产品、线路板。”虽然回收场与农田相距约200米,惟由于两者有河沟相连,周平日又会用河水灌溉,他思疑上游的回收场排出污水,再经河沟污染下游农田。
学者:以河水灌溉可致污染
记者到回收场视察,附近农田处处,惟离远已嗅到拆解电子废料的独有酸臭味,又听到拆解废料的敲打声。以航拍机视察,确实见到场内一包二包的电子垃圾,工人正忙于拆解及整理电子废料。“环保署去视察,说未有发现,因为回收场关上大闸又围封。”周曾向环保署投诉,但署方并未积极处理。
浸大生物系助理教授钟姗姗表示,农田以河水灌溉,如果回收场流出重金属污水到河沟,农田就有可能因此被污染。根据资料,电路板等电子废料含有“锌”、“铜”、“砷”等重金属,当中过量吸入“锌”可致贫血、免疫力受损等。
蔬菜“锌”含量无规管
根据资料,单在去年,渔护署共测试了550个农场的泥土样本,就发现当中有14个农场的泥土样本的“砷”、“铜”或“锌”含量超出外国的相关标准。署方指已建议农友采取措施,例如加入堆肥或种植绿肥以改善泥土,甚至另觅耕地。虽然渔护署有监察部份农田的泥土样本,惟蔬菜的“锌”含量并不在监管范围之内,署方未有测试。
回收商拒登记 议员:政府应全面调查
处理俗称“四电一脑”电子废物的回收商,原订于今年年底须取得牌照才能经营。惟早前回收商商会抗议反对,要求全面搁置发牌制度,最终环境局局长黄锦星表示正考虑推迟至明年底才实施。
周贵贤希望当局尽快规管电子回收场,令农田及环境免受污染。钟姗姗就表示,香港政府应加强与回收业界沟通,并协助回收商在符合环保要求下取得牌照。立法会议员邝俊宇表示,事件揭露电子废料回收场对本地农业的影响,部份受污染农田或未被渔护署发现,有毒蔬菜或已流入市面。他促请政府尽快全面调查相关回收业对农业污染问题,并加强监管电子回收场。立法会议员朱凯廸表示,农业经常得不到政府重视,以至受到其他行业影响,亦无部门协助,例如今次周的农场土地及水源受污染,亦举目无助。至于电子回收场管制问题,除部份接受洋垃圾的不法回收商应予打击外,他建议政府应将小型回收商集中,方便管理又避免污染,并给予土地空间发展,达致双赢。
环保署:重金属超标或因肥料
环保署回复个案,称正与渔护署跟进该农场重金属含量超标情况,渔护署初步认为或与肥料有关。署方又称没有记录曾收过攸潭尾农友投诉,而署方于上周五(6月23日)巡查报道提及的回收场就未有发现。发言人称会进一步在该区跟进巡查,上月同区另一个回收场被截获怀疑废印刷电路板和废铅酸电池等化学废物,正准备提出检控。 署方指为使业界有足够时间去符合申请牌照的条件,会研究是否将牌照生效日期延缓至一个较后日期,但强调安排并不会减损对污染问题的管制。目前“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将对属“四电一脑”的电器废物加强规管,任何人贮存、处理、再加工或循环再造上述电器废物,不论有关电器废物是否化学废物,除若干例外情况,均须事先申领废物处置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