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常│18区餐饮生意比并 新界2区成赢家 油尖旺晚市1原因跌得伤

撰文: 数因斯坦
出版:更新:

疫情后本港餐饮业持续复苏,但市民用餐消费习惯已有所改变。Mastercard经济研究所发表“香港经济钟”报告,指出远程办公趋势令不少午市餐饮消费转移至大埔、元朗等住宅区,而沙田、葵青就成为新一批热门晚餐地点,至于油尖旺及东区就分别因两大原因而成为输家。

研究透过从网络上汇集的匿名开支交易量进行分析,发现在2023年上半年,不论是外出用餐,还是外卖订单皆有所增加,周末外出用餐亦接近疫情前水平。具体数据显示,在混合工作模式日渐普及下,包括大埔、西贡、元朗、葵青等新界多区内,今年上半年午市时段消费份额均较疫情前2019年增加。

Mastercard经济研究所指,2023年上半年,不论是外出用餐,还是外卖订单皆有所增加,周末外出用餐亦接近疫情前的水平。(资料图片)

至于中西区、湾仔、东区和油尖旺等主要商业区的相关份额则下降,其中以东区下跌1.4个百分点最伤。报告解释,远程办公趋势等影响下,东区办公室空置率增长比率成为全港最高,东区午膳需求亦日益减少。

不过,当多数打工仔重回办公室后,中西区及湾仔仍然占据较多午市消费份额,两区合计占香港整体的四分之一,分别占20%和5%。除了核心商业区之外,油尖旺区、东区和葵青区紧随其后,分别占13%、11%和9%。

晚市方面,沙田区在该时段消费份额增幅达1.4个百分点,为全港最高。其次为上升1.1个百分点的葵青区,以及各增长0.8个百分点的西贡区、大埔区和元朗区,反映出消费者偏好晚餐地点向新界多区转移。

相反,晚市时段消费份额降幅最大的是东区、油尖旺和荃湾,分别下跌了1.7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油尖旺区是本港主要旅游区,游客数量下跌自然会影响区内餐饮消费,但事实上,该区仍然是全港晚市消费份额最高的地区,达17.9%。

▼通关后 不少市民北上饮食消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