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女生】妈妈凑b开网店 助学印度穷小孩:关系不只一买一卖

撰文: 林芷欣
出版:更新:

在社交平台开网店,的确令创业门槛大减,因此店主们从不乏年轻妈妈。“既然生完BB要凑仔难找工作,便想不如卖东西。去年11月我拿著二万元去印度入货(卖围巾),要是真的卖不出去,便只好认真找工作好。那时老公还取笑没人会买!结果完全是我意料之外。”何洁明(小明)的民族服网店,在社交平台老是常出现,背后原来是分享资源,助学印度小孩。摄影:杨晴

11个月大的腰仔可能还未知道,他的出现其实推动了妈妈走一段从未想像过的人生旅程。(杨晴摄)

在社交平台开网店,的确令创业门槛大减,因此店主们从不乏年轻妈妈。“既然生完BB要凑仔难找工作,便想不如卖东西。去年11月我拿著二万元去印度入货(卖围巾),要是真的卖不出去,便只好认真找工作好。那时老公还取笑没人会买!结果完全是我意料之外。”最近在朋友的社交平台上,看见何洁明(小明)的民族服网店老是常出现,本以为又是一块招牌掉下,也掷碎几间的网店。细看才发现,客人每一次购买,都是在助学印度小孩。“我唔想只是一买一卖,那很没意义!”小明字字铿锵地说。

“那次在印度的高级餐厅吃饭,其实才不过50、60港元一餐,看见落地玻璃外有一位卖花圈的小朋友经过,我便邀他入来吃饭。谁知因身份不对被侍应拒绝,争取了一轮才让他进来,其他食客纷纷用手机拍照,或是报以鄙视眼神。”小明难受地说。(受访者Instagram图片)

当backpacker感触:看见贫与富

看见何洁明这名字,可能你也不陌生。早几年的社运新闻中,不时看见她跟孖生姐姐的踪影。毕业后独自四处浪游,到落后地区旅行不单令她反思生活,更认识了现时的丈夫;年仅25岁的她,回港后不只多了一位小天使,更背负新的人生目标。“2014年社工课程毕业后,我去了年多旅行,当backpacker最大得著,是看到很多贫与富,如在印度贫富悬殊真的很严重,阶段观念早已根深柢固,由贱民、平民、车伕、商人、贵族等,虽说一早废除了这制度,但根本看不到流动机会。每当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街上食尘、卖笔维生,也想尽自己小小的能力去改变。”过往的旅程,令她最深刻的,是在菩提伽耶(Bodhgaya) 的一家小学兼民宿,是一个朝早睡觉会有小朋友揭开窗帘来笑你的地方。小学由一位德国人及当地贵族开设,四处找来经费让村内的穷孩子读书。“当我回港生完bb,心内却一直想起那家小学,不断想如何可以助学更多?”小明一脸认真地说。

+3
小明找来小学生们披上围巾,也是拉近与客人关系的一种方式。(受访者提供图片)
小明说曾考虑将来送腰仔到印度的小学读书。“我想他可以刻苦和知足。印度的小朋友没钱、没食物也没靓衫,但他们很开心;香港小朋友却常扭计买玩具,我希望他可以自小便有分享、贫与苦的想法,长大后也会强壮点,能受压一点。”(杨晴摄)

当上妈妈回印度:同理心更强

不得不承认,有一番与孩子间的深刻连系,只有当过妈的才会明白。“我第一次去印度,看见小朋友在街边食尘、卖笔,感触还没有那么深,可能会心悒想快点离开;第二次回去,却是哭了出来,不断反问为什么有小朋友一出生要受苦。”有人创业会先想成本效益,小明却只想如何回馈穷小孩。坦言对钱银没什么概念,当初只因竞争较小及有历史意义才卖民族服,重点却是每件货品会捐出30至50元给小学。小明的话说得随意,但日常运作却相当有心机,除了亲身上阵当模特,还会不断在社交媒体公布小学近况,拉近客人及小孩的关系。甚至会亲手为每份包裹画卡,并写上客人名字。“除了民族服爱好者,也开拓了一些感同身受,很想助学小朋友的妈妈客人,甚至有数位客人主动提出捐助全校学生买新鞋。”

+5
“在小学认识的一位妇女Susma,她丈夫19岁便过身,她跟两个女儿及孙儿一起生活,每月只有500人工,但屋租已需200元, 女儿也没工作,家庭环境比香港的当房还要差很多。”小明说。(受访者提供图片)
在香港40、50元的一顿午餐,在印度便足够一位学童吃一个月。(受访者提供图片)

小店大梦想:印度建小学,助妇女、孩子

创业半年,品牌已累积捐助四万元:为全校学生买新校服、新鞋、多个月的午餐费用,冬天的袜和帽等;有些课室非常黑,亦已资助工程凿开窗子及铺地板,之后希望再建两间幼稚园课室,给3、4岁的小朋友玩耍。“在印度,其实少换一部新iPhone的价钱,便可以给一家人起间屋,小小的分享与力量,足以改变人一生。”虽然听下来有点像慈善机构广告,但她已打算跳出网店框框,甚至订下更远大的目标。“下一步会跟朋友合租一个地方,希望将来再扩充生意,能筹措二十多万建立新的小学兼民宿。我亦倾向聘请当地有经济需要的妇女,如担任厨师;请老师教学生基本手艺作课外活动,成品也可拿过来卖。”小明笑言其实从小就没太多planning,但看她的行动力,应该也离成功不远矣。

Wish You Were Here

facebook.com/wishwishyouwere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