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Choice】不再将即弃塑胶匙放进口:由自备柳宗理餐具开始

撰文: 林芷欣
出版:更新:

说实话,我已经不想再将那即弃塑胶匙放进口。发展的颠倒,就是让人看似感觉方便,但其实连吃,也吃得不舒畅。我从不嘴馋,但自从认真地选定了随身的餐具,我才发现“吃”,原来可以这样享受。摄影:林芷欣

第一支买的是点心匙,往后不能自拔,托到东京旅行的朋友给我配一支叉子。

说实话,我已经不想再将那即弃塑胶匙放进口。

也不是贪不贪方便,或是环不环保的问题,时不时被那些又薄又割口的白胶匙弄伤,即弃竹筷子吃前又左磨右磨,怕被刺到。老实说,我楼买不到车买不到人工没未加到,连家中仙人掌都因工时太长暗暗凋死了,就让我安安落落吃顿饭,好吗?发展的颠倒,就是让人看似感觉方便,但其实连吃,也吃得不舒畅。我从不嘴馋,但自从认真地选定了随身的餐具,我才发现“吃”,原来可以这样享受。

“柳宗理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并不突显个性,而是自然展露一种个性之美。”
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
1982年产的黑色木柄餐具,风头常盖过不锈钢款,但外带的话略为堕手。

柳宗理匙:就是刚刚好有些人与物,就是要经过五百次的擦肩而过,才能换来一次相遇,我跟柳宗理(的餐具!!!)在诚品碰过,在东京的select store打过照面,也在石硖尾那家黑地把玩过;但真正的接触,是回到一年前那个在台中的炎热天。那次旅程非常短,短得只能挤出半天在勤美诚品打个圈,就是在哪里收集我第一支不锈钢造的点心匙。其实我也不知说它是用来吃什么点心,是小笼包还是和菓子,但扁阔的弧度,刚好的深度,俐落的线条,以至轻巧不赘的匙形,完全正中心坎:一直想找一支可以汤饭同吃,冷热兼容,不易跌破,甚至拍照打卡都不失礼的外带匙。所以当我遇见它的时候,简直激动得想要拉著身边陌生的客人庆祝一下。

每次入店都像推开和室的门,风格尤其突出。
说到尾,还是阔圆的长柄匙最得我心,几乎每天都在用。

在台中的美好相遇:小器生活道具

由于发现新大陆,我随即改变行程,打的士到台湾朋友推介的“小器生活道”,店内又是餐具控的另一道风景。清雅的陈设,摆满了设计师的签名作,日本的英国的台湾本土的,纷陈却不纷乱;阳光在异常开阔的门窗间渗进来,家的感觉洋溢一室,又是令人很有冲动付钱的一种氛围,实在极讨厌!但店内最吸引我的,竟是还在卖那本柳宗理字典,即《Casa BRUTUS特集:柳宗理》。由大师本人的访问到其文字与作品catalogue,再加上众星拱照的场景,由深泽直人到Jasper Morrison,后者索性show hand,将那近40件放厨柜的柳宗理餐具大晒冷,实在看得人热血沸腾。杂志内容固然好看,但那1974年设计的餐具放于今天,仍活像是一件艺术品一样,却能完美融入家中,不论定价还是实用性皆一绝。文快写完,还末想到如何准确形容这种极致的线条设计、物料应用,或是用Jasper Morrison访问中的一句话:“把不锈钢化为漂亮的汤匙跟叉子,真的觉得很佩服,柳宗理的餐具非常匀称。”没错,就是“匀称”。

我知道你一定想问,在香港哪里可以买到柳宗理?诚品有,石硖尾“黑地”杂货店也有,港币百余元有交易。但两店同样量少,款式可遇不可求,一切随缘。

小器生活道具(台中)台中市台中市大容东街17号

黑地(香港) 石硖尾伟智街38号福田大厦地下19-20号铺

柳宗理(1915 - 2011)日本工业设计师,主修艺术与建筑的柳宗理,追随父亲“民艺之父”柳宗悦的思想观,强调“手中成形”,讲究用者的触感。1956年发表的“蝴蝶椅”,令他在翌年的米兰三年展中一举成名。他唯一的塑料椅“大象椅”,是全球第一张一体成形的塑料椅。同时受法国建筑师柯比意“没有装饰,就是最好的装饰。”的影响,设计出一系列线条俐落的餐具,将工艺与工业极致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