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妆品始祖】埃及人涂毒唇膏?凡士林涂睫毛?由50年代看妆品演变
这两年混色粉饼异常流行,以为是美容界的新产品?有没有想过,其实六十年前已经流行混色粉饼,外貌跟现在的大同小异?最近YouTube广为流传的一条受欢迎短片,便揭示1958年英国人是如何调配粉饼。影片中,一位来自伦敦的淑女坐在化妆品柜台前,看著调配师将粉蓝、粉绿及粉红色的碎粉混为一体,为她个人化订制碎粉,经过被旁白形容为“Chemical art”的奇妙过程,以两吨重量瞬间压成粉饼,是五十年代末期的美容新科技。影片来自British Pathé频道,前身是百代新闻社(Pathé News),自1896年起制作不同类型的新闻短片,虽然新闻社于1970年已停止制作电影新闻短片,但2002年公司受赞助将全部影片数位化,并于2014年起上载至网站及YouTube频道,不少生活趣味的历史短片,皆可在此频道寻宝。
看过早期的粉饼制作过程与英国第一个beauty farm,还是不够过瘾?原来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化妆品才开始在市场普及?你有没有想过今天使用的美容产品,最初的设计意念又是如何产生?
第一支可换芯唇膏
唇膏历史可说是最难追寻,但当中又以古埃及人最早将它发扬光大。因为要在强烈的阳光及沙漠风暴下保护双唇,同时又以唇膏辨别众人阶级,因此只有奴隶才不会每日使用唇膏。最初他们使用海草、碘及溴甘露醇这三种物质造唇膏,可惜这样的组合剧毒非常,于是他们改从甲虫和蚂蚁身上提炼出红色,那种红正是埃及妖后常用的红色。经历千百年,唇膏一直放盒子,或粉状,直至有人想到,可以加上蜜蜡,唇膏才成为现在的模样。
1828年,药剂师Pierre-François-Pascal Guerlain在巴黎,创立由香水及香醋起家的娇兰Guerlain,为欧洲各国的女皇及皇室人员调香,但他在现代化妆品界更重要的影响,是1870年他设计了首支管筒式子弹形唇膏“Ne m’ oubliez pas”,成为历史上首支可换芯唇膏,以绢纸包装出售。在此之前,唇膏大多在家自行调色应用,因而被视为第一支商售唇膏。
第一支粉底液
虽然早于19世纪末,娇兰已推出美白产品“Blanc de Perles 珍珠妍白润肤霜”,以及掩藏战争留疤的“Crème Camphréa 遮瑕暗疮膏”,但粉底一直只是剧场演员或电影明星的用品,且以白为主。直至二十年代,美国纽约的一位年轻女子Lydia O’leary,因为面上有一大片胎记,即使以绝佳成绩毕业亦无法求得一份百货公司工作。一次在花园画画的经验启发了她,要改错涂上另一种颜料即可,因此开展了具瑕疵能力的粉底液调配工作,得到化学家朋友的协助,于1928年成立Covermark并于1932年为其粉底注册。
第一款睫毛膏相对于其他化妆产品,Maybelline睫毛膏故事,来得更耳熟能详。1913年,芝加哥19岁化学家Thomas Williams的姐姐Maybel爱上了一位男士,为了能令心仪对象留下美好印象,她用凡士林涂在眼睫毛及眉毛,Thomas想到加入碳粉或会令睫毛及眉毛更戏剧性变大,最终在1915年,Maybel成功嫁得有情郎,而Thomas则以姐姐的名字Maybel建立化妆品品牌Maybelline。
第一支防水睫毛膏
同样是1913年,法国化学家及调香师Eugène Rimmel亦研发出第一支不含毒素的睫毛膏,但产品并未完美亦不够稳定,常常教人涂得一榻糊涂,但同样风靡整个欧洲,因此而今rimmel一字亦泛指睫毛膏(mascara)。但令睫毛膏真正流行起来,便不得不提Helena Rubinstein。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有钱的女人,同时亦于1939年研发出第一支防水睫毛膏,当时于纽约的国际博览会中,以一场水中芭蕾表演中发布,展现气派。透过以30到50年代的电影女星作铺天盖地的宣传,令睫毛膏成为不同阶层必不可缺的化妆品。
第一次出现“化妆(make-up)”一词
当我们将化妆步骤归纳成“make-up”这字,有没有想过,它的出现,还未够100年。上世10、20年代,是荷里活的黄金时代,来自俄罗斯的Max Factor于1914年移民美国,并开始为电影明星化妆。1916年他制作眼影及眉笔推出市场,是第一次有人将这些属于大银幕的化妆品平民化出售。四年后,他推出一套完整化妆商品,并名命为“make-up”,亦被视为现代化妆商品的一个重要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