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爱侣不要说的3类字眼 以免祸从口出 动摇两人关系
每对情人都有一套特别的沟通模式:有情侣习惯直话直说;也有的倾向旁敲侧击,避免触碰大家的感情地雷;亦有人选择不言而喻,默默感受对方的默契。沟通与交流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相处过程。特别在关系稳定下来,开始成长磨合,追寻共同生活目标时,难免需要道出“忠言”,诉说心思。
但究竟要怎样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避免争执,而又能顺利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呢?原来在沟通的过程之中,人会根据别人的身体语言、表情、语气、用词和态度,接收讯息。
换句话说,说话的内容大多会被自动过滤。所以在沟通时,运用恰当的动作,表情和用字,有助发挥传递讯息的作用;相反,一时的无心之失,口出恶言,又可能会动摇关系。因此,只要注意以下3种字眼,就能改善沟通质素,顺利传递心思之余,又可避免争执,建立默契。
别跟妈妈抢对白 少说“应该”多说“不如”
一位真正又出色的聆听者和“啦啦队”,只会少说话多聆听。但有不少人出于爱护心切,急不及待,在对方说话未完之际,就忙著提供建议,纠正对方的心态和想法。例如:“你要……你应该……你可以……”等等。有没有想过,情人与妈妈的分别,在于前者视情人为拍档,尊重大家的个人意愿;而后者则视情人为小孩,试图教育对方。故此,若然要避免成为情人的“妈妈”,就先要戒调把“应该”挂口边的习惯,当个体贴的好情人。
为什么?因为没有人喜欢听从指令,特别是在对方经过一天辛劳,希望耳根清净的时候。除非对方主动向你寻求意见,否则单是扮演聆听者的角色就足够。即使想提出建议,就可用问句的方式(例如:“不如”、“可不可以”、“或者”等等),让对方保留独立思考空间,以示尊重,促进沟通意欲。
既然无分你我 不如多说“我们”
在《色欲都市》的故事之中,依稀记起当中描写已婚人士的一幕:新婚夫妇不时强调“我们”(英文为:We;白话为:我哋),叫当时坚持不婚的Carrie大反白眼。为什么?
因为“你”、“我”和“我们”之间的分别,在于“我们”强调二人之间的默契、信任和连系;“你”和“我”则视对方为独立的个体,在无形中划分界线,破坏亲密感觉。举个例子,例如:“你今日过得几好吗?”比“今日过得几好吗?”稍稍冷漠;“你能帮我冲壶茶吗?”比“能帮忙冲壶茶吗?”更难入耳。因为“你”和“我”已为双方设定界线,若再加上指令及期许的话,就似侵犯对方的思想空间,令人感觉要“奉旨”办事,并不讨好。
换句话说,如要塑造亲密感,可以多用“我们”作开场白。“我们”能显示出共同承担责任的默契,以共同目标为大前提,表达出愿意互相体贴照顾的意思。
说出真心所想 弃说“不”、“不想”和“不知道”
平日有人会笑言所谓“港女”的一大特征,就是习惯诸多推搪,又不会诉出真心所想。以上的例子,其实也是许多人的沟通习惯:只知所恶,不知所喜的生活态度,导致习惯否定人事,而不去肯定心中所想,叫旁人摸不著自己的心思。
感情关系讲究信任、亲密和激情。换言之,肯定心中所想,让人明白自己的顾虑和取向,更有助建立信任和亲密感。打个譬如说,与其说“今晚不吃泰国菜、不吃西餐和不吃云吞面。”的话,倒不如直接具体地转达感受,说:“今晚希望吃点清淡的,找个地方吃三文鱼沙律就好。”让另一半得悉心意,才能付诸行动,互相配合。
在维系亲密关系时,难免会“爱之深责之切”。但若要有效地沟通,表达个人看法,又想避免触碰关系的地雷时,不妨一转用字和语气,可能会表现出细心和体贴之余,亦会提升二人默契。
(资料来源:Psychology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