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将日程挤满满 让大脑放空:原来“过去”未如将来时时被想起

撰文: 许芷婷
出版:更新:

记得那年中六,在空课时间候,人人操练试卷,笔者却爱与同学在学校花园中一的角喝茶啃小说,好不写意。那时对青春的定义,就是敢走得慢一点。至于不再青春,就是把这点忘了。相信大多数人都一样。

(《一页之恋》剧照)

直到近来重看“偶像”林语堂的文章,当中写道:

在懒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穷到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至有钱到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钢琴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却是做自己的消遣;古董倒也收藏一些,可是只够排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太用功;学识颇渊博,可是不成为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寄给《泰晤士报》的信件有一半退回,有一半发表了⋯⋯
林语堂

偶尔用功,也要偶尔慵懒,那才是好生活。

(《初恋那一天所读的故事》剧照)

近日看到《TIME》上的一篇文章,把“慵懒”的好处诉诸数字,或这是更有力的偷懒籍口?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心理及脑科学系曾作研究,发现当我们不在专注任何事情的时候,如发呆或偷懒时,反而是最有“效率”的时候。“无所事事”时,我们的大脑在想甚么?原来,接近五成的时间,大脑是在想未来、近三成是在现在、只有一成的时候浸在过去中,剩下的时候,就是空白的。不过,当我们时时以为自己会忆苦思甜,但原来“过去”未如我们幻想般时时被想起。这样的百份比确是有趣,但最重要的是是,当我们甚么都不做的事情,大脑正在做以下三样重要的事:

(《挪威的森林》剧照)

1.大脑也需休息,原来“放空”也需要学习?

我们时时以为的休息,如“煲剧”、听音乐等等,其实未必。报导指,大脑的休息即不用专注,也无需刻意控制思绪。这状态令大脑休息,也可令后来更专注。要达到这效果,就要做一些自己享受、容易或习惯性的事,如跑步或散步,但暂且放下电话。

(《没关系,是爱情啊》剧照)

2. “忙”于计划,做计划不了

当下忙碌,很多时只为了将来。但原来,当我们太过忙碌,更不能想到将来,到头来或只是白忙碌。根据医学期刊《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的文章,他们指出放空时,大脑想将来的次数,一是平日的14倍。

虽然,会否行动就是另一回事,但“策略性庸懒”令确是可以令我们反思想要的将来。

*怎样可令大脑真正休息?

3. 停下来,才有新念头

相信不少人工作,也时时走进死胡同,不只是身体疲累,也总是觉得想不出新的念头。而当我们休息的时候,“放空”的大脑就会更容易把过去、现在与未来联想起来。这比只是极度专注更易有创意念头,这也令笔者忆起,曾读过一篇报导,指公司最高效率、最能干的员工不是工时最长的那些,反之是那些不时“行行企企”,定时小休的员工。验证了不断埋首工作也不见得有最好成绩,反而,偶尔慵懒一下,不知是否真的会推进工作,但起码赚了悠闲。

Sources:TIME

【周五心意运动.让#心意成为眼和耳】您捐一份$50晚餐钱,已可撑徬徨新失明人士适应转变,重启自主新生活,即到“01心意”平台捐款支持【香港失明人协进会】新失明适应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