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说明书】别惯性说对不起:不是礼貌 只会不断伤害自己
数算一下,一天你说了多少句“对不起”?有些“对不起”是必要的-临时取消的约会、约会迟到、犯了错等等;但有些“对不起”却似是“反射动作”:欠一欠身要对不起、为了让身边人的感受、甚至是在工作天病倒了,拿“法定病假”前,也要先加句“不好意思”。不论你是否抱歉,也先道歉,原来是滥用了的礼貌,不但未必能有助建立健康形象,更会“伤害”自己。
太多“对不起”,原来会伤害自己?
来自加拿大的社会学家Maja Jovanovic就提出每一句不必要的“对不起”都会“伤害”自己。它会令我们感觉自己更渺小、更胆怯,也会削减自信。
Jovanovic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任教,四年前参与一场座谈会,引起了她对“对不起”的有关注,特别是女性的“对不起”。在座谈会中,有四位各有专业的女性,她们各自出版了数以百计的学术文章、十多本著作,却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我不知道我可以说甚么⋯⋯”、第二人说:“我的天!当我收到邀请函时,我还在想大会是不是寄了给错的人。”接下来的人,也是说差不多的话。Jovanovic回忆道,在那25场的座谈会中,从没听过有一位男性会为自己的成就“打折”,或刻意眨低自己;但当讲者是女性,便时时都带有抱歉的语调,她说:“这太令人沮丧了,也太伤心。”
根据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国立卫生研究院在医学网站“PubMed”的研究,即使做同一件“错事”,如意外在凌晨三点唤醒了熟睡中的朋友,或是在合作的工作中偷懒,增添了组员的负担等等,女性都比男性更会感到抱歉。
比起“对不起”,你更应说⋯⋯
自小教导,“对不起”是做错了事的时候才说的,滥用多了,也似是模糊了对错。记得一次,在忙碌的工作日不得已而要告病假,明知道工作繁忙,可身体疼痛难当,连腰板也坐不直,于是向上司报告,开口便是连声抱歉,道不能工作。怎料上司却骂:“傻的吗?有甚么好抱歉的,病了当然要休息!”
我们习惯抱歉,不分“是非黑白”,那真是“对不起”自己了。Jovanovic也分享一次约会的经历,指有位男性朋友迟到了,整桌子就欠他一人。当她估计他会说多少句“对不起”的时候,他却说:“谢谢你们等我。”然后其他人回答:“客气了。”
Jovanovic提醒,若你下次想要说对不起的时候,或许你可以改说“谢谢”。
*别说“对不起”,原来这些句子可以这样说:
没有做错,便不要说对不起。
“对不起”,说得最多的时候,不是工作,便是感情上。
还记得从前空姐,公司训练我们:“遇到生气客人,先道歉,再解释。”那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待客之道,可笔者到现在还是不大认同,上级也应知道这样会心理不平衡,时时在上班前提醒:“不要想自己,他们是冲着你的制服而来的。”才知道,原来解决办法就是先别把自己当成是一个“人”。
在工作上,太多的对不起,做令人低到尘土里去。直到笔者转换了工作,才知道原来我没有甚么好抱歉的;至于感情上的“对不起”,这大概是最无力又最无用的说话了。
Sources:Pubmed, TED, Psychology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