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病】做好人反被讨厌、欺负?学会拒绝才可做个更好的人

撰文: 朱加曦
出版:更新:

“你好吗?”每当遇见相熟的人,这句话便是破冰的暗号,吸引对方注意,而对方也会接上暗号,回说“我很好”。即使过得不好,我们一般会以“好”作掩饰,因不喜欢负面事情,故负面词语一概只字不提,以免破坏气氛,更甚的是怕别人的窃窃私语,怕他们把自己与失败连在一起。

不少人都习惯做好人,宁愿牺牲小我,也要成全他人。(《The K2》剧照)

“好”人不易当,不仅要表现开朗,个性也得善良,行为正直,懂得牺牲小我,不会拒绝任何请求,如对方邀请食饭,虽然你百般不愿,想待在家中休息,但也不会说“不”,并接受他的邀约。这行为看来可笑,明明可以拒绝,何必要自讨苦吃,但这正是不少人的惯性,看到对方真摰的眼神,心头便软下来,认为拒绝很残忍,也会被旁人说三道四,因此只好答应对方。

延伸阅读:
关系转淡双方有责任拯救 既然爱定别玩心理战 别人对你好非必然
司法女王|挑战过时法律 丈夫愿听妻子意见有助感情:离婚比例低
【Marvel队长】陈静弃律师转投演戏 事业女生穿搭法则:刚柔并重

眼中的好事,却是他人的坏事

不过,别以为成全他人,便能得到“好人”的美喻,因为过度迁就的话,反会弄成反感,被人评为“伪善”和“假惺惺”,并且“做坏规矩”,将基本水平拉高,让其他人看来望尘莫及。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Craig Parks便对此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参加者,都不喜欢与无私的组员合作,因对方都会被视为“破坏常规者”,“像玩大富翁,他们会将钱赠予缺钱的人,使游戏迟迟未能完结。”他亦指,好人都会被怀疑意图不轨,因此信任度也会相对较低。

“好人”通常是被欺负对象?

不仅如此,有些人还会利用他们的好心,来帮助自己,如会请求对方帮忙提重物,自己则两手空空,亦会趁对方去旅行,请求他帮忙代购占据行李箱一半的物品。虽然这或有点过分,但对方通常都会欣然照办,日本心理咨商研究所所长绪方俊雄,便在他的书《做人要好心,不是好欺负》中,形容这些行为“并不是美德,其实是种心理病”,并分析出好人在职场上的特征,结果几乎都是被欺负的角色:

+1

不“做好人”,或是更好的做法

虽然帮人是好事,但也需为自己设想,不要先一口答应,给自己一点时间,考虑自己意愿,并分析整体状况,才作出决定吧!社会心理学家Dolly Chugh便曾表示,“我们会不断做好人的行为,使自己看来更像个好人,当然这两者不见得一样”,即是你每周都会捐款买旗,亦不会代表是个真正的好人。因此,与其思考要不要做好人,不如先放下这个想法,“太努力去保护好人身分,会令自己缺少从错误中学习的空间”,偶尔叛逆一下,拒绝他人的要求,让大家反思关系里出现的问题,并一起寻找更好的相处方式,这样才是件真正的“好事”。

延伸阅读:
【朱慧敏】斥彭怀安谎话连篇、玩失踪?3个迹象辨清坏男人
【陈意涵】宣布诞子名字藏爱意 曾拍拖40次:要有被抛弃的勇气 

(参考资料:TED、《做人要好心,不是好欺负》)

【周五心意运动.让#心意成为眼和耳】您捐一份$50晚餐钱,已可资助基层视障孩子发展所长,即到“01心意”平台捐款支持【香港盲人辅导会】视障学生课外活动津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