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大扫除总是“唔舍得”?对付旧物也有“不回头”方程式

撰文: 许芷婷
出版:更新:

数年前,电视剧《萤之光》大热,我妈看得特别有共鸣,因为剧中女主角房间的“乱”,程度与我相若。“大扫除”将至,又是我恶梦的开始,怎样收拾都是“乱”,只因“不忍别离”。但原来“断舍离”都有令人永不后悔的方程式?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剧照)

为何“断舍离”这么难?是情感倚赖?还是高估旧物价值?

(《萤之光》剧照)

由中学的“天书”和笔记、谢师宴的裙子、别人送的礼物到很多已过时的衣物,这些都囤积在小小房间内,每天有增无减,不“乱”才怪。我总觉得这些旧物与回忆相依,丢了,从前的自己便像无根无据。或许是我浪漫过头?却发现身边朋友与我有相似烦恼,有的甚至租用迷你仓,眼不见为净。

根据洛杉矶时报的报导,平均每个美国家庭都有超过三十万件物品。即使美国的的房子普遍比香港的大,但十人中就有一人会租用储物仓库。而他们的物品有增无减。而这些物品大多都不是日常用品,如儿时玩具、礼物、旧衣衫等等。全都是不再使用,却不忍丢弃之物。心理学家Randy Forst指出,因为旧物给我们安全感,但那同时也是一种倚赖,因为没有旧物不等于没有回忆,就如四壁书柜也不代表你是读书人。我们普遍不承认这情感倚赖,而盲目高估旧物价值,如:

或许这些物品在将来有用?

或许留着不占地方?

即使留着也不碍事吧?

结果,便一年又一年,“没用”的物件越来越多,空间却越来越少。

下列这些物品,又有否似曾相识,或许你都有挣扎过它们是去是留?

+6

“舍弃”方程式:令你“断舍离”不回头,购物三思而后行!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剧照)

既然这问题是“全球化”的,有网站就列出“方程式”,让你在决定旧物是否应该丢弃时,就该问问自己下列问题:

上次使用是哪时?一星期/一个月用多少次?物件很难得到/价钱十分昂贵?留着需要多少空间/多少钱?要再次使用的话,需要更多的气力和金钱?或许已过时?

要是第1、2、3条问题的答案都是“低”或“少”;而第4、5条则是“低”,就等于那旧物不值得留低。

就以衣服为例,女生总有一堆塞在衣橱角落,明知自己不会再穿,却又不想丢弃。这方种式便可以使我们思路更清晰。至于礼物,只要想最重要的是那份心意,你接受当刻,便也接收了心意。数年后,若真的不合用,不必为留而留。若然物件还新净,更可捐给有需要的人,一举两得。

“垃圾”增加,也与购物习惯有关。购物的冲动,往往都是“想要”,而不是“需要”。若然购物欲来袭,也可以这条“方程式”构想,再试试把那念头搁置一星期,或许那时便不想买了。

造型师卖过百收藏、弃500呎单位!流动车上前铺后居 反思生活所需

“断舍离”意义:更好专注,不再回头,好好成长

(《Toy story》剧照)

所谓的“断舍离”,除了让你省下金钱与空出更多空间外,更重要的事是,扔掉不需要的东西让我们专注在更重要的事上,不与过去纠缠,不会担忧将来,只着眼现在的自己。

这概念,在美国称“ Declutter”(清理不需要的物件),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意旨我们要关心现在的自已,好好生活,只留下有价值、品质好的东西,亦不用再为整理家居而费煞心思。

写到这儿,我想起《反斗奇兵》最后一集,几经历险,安仔(Andy)最后还是把“儿时玩伴”玩具送给别人,最后一幕拿着玩具如数家珍,好比与情侣分手,却是一个“Happy ending”,给予玩具新的意义,主角亦不再回头,好好成长。

Sources: lifehacks

【持续低温】学起来!丹麦过冬秘密:如何打造Hygge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