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啪”泡泡纸上瘾?原来是压力太大!
每次家里购买了电器或易碎物品,大家都会“争夺”那张泡泡纸。有次忘记买了甚么,一大张泡泡纸竟如地毯一样大,我十分兴奋,放在地上踏,“噼呖啪啦”如入无人之境。相信不少人跟笔者一样,都在泡泡纸上找到莫名的满足感,一看到就不应自拔地捏过不停。我们是患上了“强逼症”?还是只是压力太大?
原来古人已经有这习惯?重复性小动作有助减压
放心,我们不是患上心理病,只是身体透过一些简单、重复的小动作来释放压力。很早已有心理学家已特地为“泡泡纸上瘾”这问题做过研究。在西新英格兰学院的教授Kathleen M. Dillon 发现这就像在古希腊的习俗中,每人都会有一块光滑的石头。它叫“指尖的玩物”,也有另一个我们较熟悉的名字-“念珠”。教授指出这样一块石头可以令人冷静、抒缓压力。而其实不一定要把玩石头或串珠,只要我们做一些重复、又不用思考的小动作,都有相同效果。我们喜欢按压泡泡纸,就是同样道理。这亦是为何很多人都喜欢玩一些不用思考、但又需要不断重复动作才能过关的手机游戏,如开餐厅、服装店等角色扮演的游戏。
Dillon更为此作过实验,发现有捏泡泡纸的学生比较冷静,也更专注。看来,泡泡纸除了有点吵外,根本是“百利而无一害”。
绝望真相-泡泡纸停产?
原来为减低成本和加强泡泡纸的功效,早于两年前已有泡泡纸制作商宣布会改良产品。新的泡泡纸改名“iBubble Wrap”,我想我们不在意它叫甚么名字,但最重要的是,新式的泡泡纸不能被捏爆。新式的“气袋”是相连的,若被挤压,空气会由一方推到另一方,总之就是不会发出“啪”的一声。
可幸的是,笔者至今还未见过“不会爆”的泡泡纸,很多公司仍采用传统设计。但iBubble Wrap其实更省钱环保,更多人选用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各位“泡泡纸上瘾”的女生也不用担心,因为早早已有不少玩具捉紧了大家“贪过瘾”的心理,仿效各种“上瘾小动作”,如按钮、反反复复的拨、当中当然不乏泡泡纸,制成匙扣。就算有一日泡泡纸“绝种”,大家也不用担心。
其他内藏玄机的小动作
其实除了“啪”泡泡纸外,原来还有很多我们不以及为然的小动作,很多都是用作抒解压力,但不是每个都是有益无害:
1. 转笔
相信很多人在学生时期,不论上课还是温习都会转笔,我还试过跟朋友比拼。求学时期,老师或父母都认为转笔是不专心的表现,影响学习。但近年却有美国研究发现转笔令学生更专注,提高思考能力。《异态儿童心理学期刊》中更有一篇新研究指出,有些人在动态当中,如拍打、转笔、抖脚中表现较好。
2.“啪手指”
把手指关节弄得“啪啪响”,原来也可舒缓压力。虽有传持续的“啪”会伤及骨膜,但有位美国医生就拿自己作实验,60年来只“啪”左手,却发现左右手一样健康,还在《关节炎》医学期刊发表报告。看来,“啪手指”未必有损健康。
3. 抖脚
从小到大,妈妈都说“人摇福薄,树摇叶落”,因此我一直都认为抖腿又累又不好看,完全不明白为何有那么多人会有这小动作。但原来,“抖脚”的原理跟前面两者无异,只是在精神高度集中时,便会通过放松肢体来抒解精神上的疲惫。“抖脚”就是其中一种,而且不断的上下抖动可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紧张的心情,传说还可以防止手脚冰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