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满足自我会有损幸福感?研究:帮人开门、让座可减压﹗
每次感到生活不顺时,都会想起由Will Smith主演的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故事讲述主角面对接二连三的困境,还是努力的追求幸福人生,希望可以给儿子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故事励志又正面,看后的确令人觉得天无绝人之路,然而,追求幸福究竟是怎么的一回事?
寻找幸福是不少人穷一生力气都想做到的事,但“幸福”这词实在太虚无缥缈,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看法,每人对幸福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有些人认为幸福是事业成功﹑有些则认为生活平平淡淡就足够。不过相信无人否定幸福是从内心出发,只要内心幸福快乐就是富有,而且近年不少人提倡静坐冥想﹑坐禅等追求内在运动,透过认识内在的自己去提升幸福感,令“Happiness comes from within”(快乐来自内心)这说法更具说服力。讽刺的是,近日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心理学博士Samantha Boardman 认为若人们只专注在认识和关注自我,很容易“走火入魔”变为自恋,甚至是只顾自我利益的自私鬼!
和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最幸福
首先要搞清一个观念,好好照顾自己是对自己负担任的一个行为,不过有些人却太“专注”于自身上,认为所有事情都应将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反而会失去幸福感。《New York Times》专栏作家David Brooks感叹,今天人们生活在“大我”(Big me)文化中,不少人认为人际关系是难搞的难题,以追求自身幸福为借口去牺牲身边人际关系。讽刺的是,一个名为《Very Happy People》研究表明,专注于“大我”的人实际上是在损害幸福,最幸福的人反而是和家人和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因为他们能够给予不同意见,有助我们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多帮人能助减压
而另一个名为《Prosocial Behavior Helps Mitig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tress in Everyday Life》研究结果也显示出,愿意向其他人伸出援手的参与者,好像帮人开门﹑让座等行为,他们的压力水平和情绪都比没有帮助行为的人为高,多为他人做事能够帮助缓解压力。Boardman指出,愿意和其他人联系交谈的人,即使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都会比其他人呈现出更高兴的心情。如果某天你心情很糟糕,不要以为躲在自己角落自舔伤口,花一天时间寻找自我就会无事。反而把这种精力投入到与好朋友共聚﹑和家人接触,甚至在咖啡店里和陌生人开始谈话,出来的“疗伤”效果可能比你想像中理想的多。就如电影《Eat Pray Love》中的女主角Elizabeth一样,在认识和追求自我的同时仍打开心房去接触不同人物和文化,这才是“Happiness comes from within”的最佳演绎!
资料来源:byrdie﹑mindbodygreen